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2024-03-11 19:08:05 教育百科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醉翁亭记的优秀教案 篇1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2、 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3、 加深。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 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 加深对作者的认识及了解。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的学习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醉”与“乐”之间的关系这个难点。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因此诵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

教学设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

醉翁亭记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2.掌握文中的实词及“也”“于(乎)”“之”“而”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意境美。

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学习作者身处逆境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二、教学过程

1.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可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内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4.复述课文,注意把握文章重点。学生评价。

5. 合作探究

⑴亭名是怎样得来的?太守为什么自号曰“醉翁”?

⑵第一、二段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图画?再读写景文字,体会太守“山水之乐”。

⑶第三段写游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为每幅画面拟个标题;朗读并体会太守之“乐其乐”。

⑷文中怎样写滁州百姓之乐?

⑸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⑹探究太守醉的.原因。

⑺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而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精讲点拨:

小组提交前面环节中遇到的疑难,教师精讲点拨,注意归纳、总结,以升华提高。

三、教学总结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