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涨回来了?判断银行理财市场真假回暖的三大特征

2024-01-18 08:15:35 金融百科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最近,一些人非常兴奋地说,我的银行理财涨回来了。现实中也确实看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升。目前多只理财产品的净值已企稳回升,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已由此前的年化收益率

最近,一些人非常兴奋地说,我的银行理财涨回来了。现实中也确实看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升。

目前多只理财产品的净值已企稳回升,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已由此前的年化收益率2%左右回升至3%左右展望2023年,1月4日华夏理财一款现金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达3.061%,兴银理财日日新1号E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已经达到2.97%。一些银行理财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或已是配置银行理财的不错时机。华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为20.22%,较去年11月下降65bp。

银行理财净值回暖无论是对理财市场还是银行理财机构以及银行理财投资者无疑都是一个好消息,但这里要明确的是,目前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是不是标志着银行理财市场真正回暖了呢?

要判断银行理财是否真正回暖,我们不能仅仅凭几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重要点要关注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是银行理财个体产品净值回升还是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回暖?

银行理财产品回暖可能是所有的人的一个美好的愿意,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期盼,才能有在看到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后的惊喜。

这次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是从11月份开始的,是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后真正面临的一次银行理财风险检阅,这种理财风险的冲击不仅来势汹汹而且冲击的力度前所未有,根据2022年11月17日的数据,最近一周有7469只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了亏损,达到了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半以上。有一家银行有两只银行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和-23.01%,这样的净值回撤程度引发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惊讶,12月上旬市场上跌破净值的理财产品超过4000只。

要真正判断银行理财市场是否真正回暖不能看个别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也不能看短期的小幅度净值回升,而应该看是否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多数净值是否回升以及是否有持续的净值回升能力。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回升只能说是止跌企稳,并没有体现出整体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更没有体现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的持续能力,因此,我们虽然并不否认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已经体现出较大的投资价值仍然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目前下结论仍然过于仓促和武断。

只有看到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明显的回升、而且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具有一定的持续能力,才能真正说银行理财产品回暖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第二大特征,判断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真正回暖要看造成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的因素是否消除?

当我们已经习惯于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的时候,银行理财亏损还是出现风险是没有人关心的,因为即使亏损也有银行兜底。但资产管理新规实施以后,银行理财由理财资金也变成了单独核算、由银行理财变成了银行理财公司理财、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已经超过90%,2022年第三季度末新成立的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净值化率达99.87%。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的大幅度回撤才那么明显而且震荡到投资者的心。

2022年11月份开始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度回撤和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动,我们当然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亏损结果归结为债券市场的波动,但造成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度回撤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

我们应该知道,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实质上是经历了两轮大规模“破净”,并不仅仅11月份这一次。2022年第一轮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发生在第一季度的3月份,那次发生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股市走低所致;第二轮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发生在11月以后,这次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破净”直接原因是由于债市回调所致。

最近的所谓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暖,专家和理财专业人士的说法是债券市场回暖,但如果仅仅因素债券市场回暖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暖,这样的回暖并不值得信赖,因为导致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主要因素并没有真正解决。

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在2022年一年内就出现两次大规模的净值回撤,直接原因有股市回撤和债券市场动荡,而根本的原因是银行理财投资风险机制出现了问题,即理财资金期限的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银行理财机构通过加长投资期限获得理财收益,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是短期资金并及时赎回,银行理财机构通过资产期限错配的投机来赚取错位收益,我国银行理财投资者购买的一年期以下产品占比超85%,一般银行理财投资购买的期限大部分是3至6个月,银行理财管理资产的投资资产平均持有久期在两年左右,这就导致了银行理财资产期限错配是资金来源的好几倍,在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动时,则会形成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加速回撤,同时赎回潮引发的恐慌进一步加剧银行理财市场波动加剧。

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杠杆、久期安排往往呈现出“死多头”的特征,才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度回撤和众多理财产品亏损的根本原因,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局部回暖仅仅是部分债券波动的回暖,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造成银行理财风险机制,即使这次的风险临时解除,很快又会因为其它资产价格的波动形成挤压式的风险。

第三大特征,判断银行理财是否真正回暖关键还是要看银行理财市场的风险逻辑是否进行了有效重建?

银行理财风险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银行理财资产错配以及市场资产价格波动以外,银行理财市场的风险逻辑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以后,我国银行理财机构的风险投资底层资产逻辑和风险评估机制出现了偏差,根据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提供的数据,我国理财市场超过90%的个人投资者是风险等级为R1、R2的中低风险投资者,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资金并没有为低风险投资资金提供更多的风险投资保障机制,表现为银行理财低风险产品稳健型投资与银行理财资金管理没有足够的风险保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造成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难以接受的根本原因。

银行理财市场要真正回暖并具有投资价值,银行理财必须重建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逻辑和风险评估机制,让期限错配和风险错配得到纠正,银行理财产品中期限3个月和6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应该主要对应类存款产品,R1R2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应该更偏向低风险甚至无风险资产,前者确保流动性兼顾收益性,后者确保理财产品的稳定性兼顾流动性。

从目前来看,众多机构特别银行理财机构并没有要这方面做出更值得期待的努力,只是纷纷预测债券市场的利好以及未来的预期,强调债券市场情绪修复和银行理财净值企稳创造的外部环境转好,强调债券一方面能预期给银行理财提供了较高的配置价值,同时为了弱化银行净值化出现的净值波动和回撤,很多银行发行了摊余成本法产品。有的银行甚至将全部债券类资产均以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并对投资者强调这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低波动特性。

摊余成本法只是理财产品净值计算的一种方法,是将银行理财投资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分摊到每日计算,而不是像净值法那样每日净值随着资产价格波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确实稳定了,但是从根本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只不过是等到到期时一次性风险暴露布局。这无疑是对投资者的风险再一次伤害。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和“赎回潮”压力,不少银行理财公司自购旗下产品积极“自救”只能是短期效应,增强投资者教育是缘木求鱼,只有银行理财投资逻辑和投资风险评估的基础重建,才是我们期待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

银行理财产品也许这一次的风险开始回暖,但并不代表着我们期待的银行理财产品回归,更不代表着我们期待的银行理财未来投资价值出现。只有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我国的银行理财才真正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真正的银行理财。你认为我国的银行理财是怎样的?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麒鉴)

TAGS: 理财  银行  净值  回升  产品  回来  一些  企稳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