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2022-02-27 16:29:00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名正言顺”是个成语故事。出自《论语.子路篇》。子路问师傅孔子:“如果您去卫国执政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孔子想都没想坚定地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原文:必也正名乎)”子路非常迷

“名正言顺”是个成语故事。出自《论语.子路篇》。子路问师傅孔子:“如果您去卫国执政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孔子想都没想坚定地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原文:必也正名乎)”子路非常迷惑,孔子解释说:“名分不正,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好;事情办不好,则国家的礼乐这类制度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则刑法政令不得当;刑法政令不得当,则人民百姓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其实“名正言顺”是两个概念:“言顺”的前提是“名正”。“名正”就是孔子说的“正名”。从孔子对子路的一番言论中,孔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国家,社会如果想要良好运转,其根本是人民是否过得安定幸福。而人民安定幸福的基础是要有得当的刑罚给人民参考,知道什么行为是底线不能做,什么行为又能得到奖赏。而刑罚得当的前提是礼乐一定要兴盛。因为礼乐是国家一系列制度的代表,他是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把宗亲关系和社会等级都划分明晰。这是刑罚制定的基础和前提。而兴礼乐是孔子的一辈子的最大理想,也是唯一理想。所以要把这件事办好前提,是作为执政官员,一定要说话合理。即“言顺”,而“言顺”的前提就是“正名”了!所以孔子说“名正言顺”。但是如何“正名”呢?

“正名”就是“名实相符”:事物的名字要和他名字的本质含义相吻合。即孔子对请齐景公说的治国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家讲“无为”,而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孔子认为每个社会上的人不可能“无为”,因为在社会关系上,每个“名”都有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家庭关系中,就应该“父慈子孝”;在政府关系中,就应该“君威臣恭”。只有做到“君行君之道,臣行臣之道”,才能够“正名”。这样一切才能顺理成章说得通。所以孔子对子路说治国第一件事要“名正言顺”!

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欢迎朋友们关注和交流

帖木儿的诅咒怎么回事

古代蒙古人以能征善战闻名于世,亚欧大陆各地几乎都被他们征服,或者留下过他们入侵的痕迹。其中,就军事成就和征服的范围而论,帖木儿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厉害的蒙古帝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囊括南亚、中亚、西亚的大帝国,成就令人惊叹。除此之外,帖木儿在临终前曾留下一句恐怖的诅咒,最终导致2000多万人丧生,同样令人惊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01 征服四方,滥杀无辜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孔子为何说“名正言顺”?

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属于巴鲁剌思部,出生于西察合台汗国的渴石城,先祖跟成吉思汗是同族。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创建,疆域最盛时据有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由于内战在1347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巴鲁剌思部酋长合札罕长期操控西察合台汗国的军政,而帖木儿很早便到他的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千夫长。

帖木儿与群臣举行会议

1357年,合札罕遭遇暗杀,由于其子乌巴都剌无法控制局势,使得西察合台汗国陷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当中。野心勃勃的帖木儿不愿做大时代的“看客”,于是在1362年起兵,并把身为王子的内兄迷里忽辛扶上汗位。经过长达数年的浴血奋战,帖木儿陆续削平群雄,成为汗国实际上的最高主宰。1369年,帖木儿弑杀迷里忽辛,自己加冕为大汗,由此创建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以成吉思汗事业的继承人自居,并不甘心只在中亚河中地区称王称霸,而是梦想着征服全世界。因此,在夺取汗位后,帖木儿旋即入侵东察合台、伊尔、金帐三大蒙古汗国,率先统一漠西蒙古。随后,帖木儿又率军四处扩张,经过40年的征战,最终建立起一个东起北印度、西包小亚细亚半岛、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和咸海的超级大帝国。

帖木儿帝国全盛时地图

不过,在帖木儿极为辉煌的征服事业背后,则是南亚、中亚、西亚各民族的没顶之灾。帖木儿为人残暴,喜欢使用屠城的方式来恐吓对手、显示权威,所过之处鲜有不被残灭的城市。例如,帖木儿在1401年7月攻陷巴格达后,除了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外,还用9万颗人头堆成一座金字塔,其暴行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在帖木儿征战4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有1700多万人死在他的刀下,堪称杀人魔王。

02 东侵明朝,病死途中

虽然在中亚、南亚、西亚的征服中取得极为辉煌的成就,但帖木儿依然抱有遗憾,因为他虽然以成吉思汗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但并非“黄金家族”的成员,汗位依然属于名不正言不顺,而要获得全体蒙古族真心承认、拥戴,只能靠消灭明朝、光复蒙古帝国。正因如此,等到击溃劲敌奥斯曼帝国后,年近七十的帖木儿便抱着时不我待的心态,便将进攻矛头指向明朝。

明成祖朱棣画像

1404年11月底,就在“靖难之役”结束后的第3个年头,帖木儿利用明朝国力严重损耗的机会,打着问责明成祖朱棣“叛父害侄”的旗号,率大军20余万东侵,同时又命令国内后备队及属国援军陆续跟进,总数量多达100万。为了增加胜算,帖木儿将东征计划分为缓、中、急三策,并准备依据行军途中的情况变化,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但是,帖木儿的规划虽然很不错,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他重重一击。原来,帖木儿的大军自从踏入西域境内后,便因兵力太多、战线拉得太长而陷入给养困难当中,只能依靠沿途劫掠或喝骆驼奶强撑,还没到明朝的西北边境,便已经人马俱疲。此时,获悉情报的明成祖已派名将宋晟在凉州集结重兵、严阵以待,就算是帖木儿能顺利抵达,面对以逸待劳的明军,胜负依然未可知。

好在两军尚未正式交手,便因帖木儿的暴死而避免了一场血战。1405年2月,年事已高的帖木儿因劳累过度,在窝德拉尔城(又名讹答剌,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锡尔河交汇处)突患重病,没几天的功夫便死去,终年72岁。帖木儿死后,子孙竞逐大汗的位子,使得帝国迅速陷入崩溃之中,其东征侵华计划自然就半途而废。

03 恐怖诅咒,害人极深

帖木儿临终前,嘱咐子孙要将他的遗体送回都城撒马尔罕安葬,并为其建造规模宏伟的陵墓。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有人毁坏他的棺椁,这位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最厉害的征服者,在咽气前还留下一句恐怖的诅咒:“打扰帖木儿安眠者必受诅咒,任何打开石棺的人会释放出比我更可怕的战争邪魔!”并将其刻在墓碑上面。然而,等到帖木儿帝国灭亡后,还是有人打起帖木儿遗体的主意。

位于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陵寝

1740年,就在帖木儿死后300余年,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统治下的撒马尔罕,有一群宗教狂热分子闯入安置帖木儿遗体的清真寺,将他的墨绿色玉石棺盖劈为两半,并试图对遗骸进行焚骨扬灰。然而,就在棺盖被劈开的一刹那,一道绿光忽然从棺材里面射出,令众人惊恐不已。随后,参与破坏行动的人员要么精神失常,要么浑身溃烂,无一人能幸免。

无独有偶。就在波斯人因为恐惧而重新修复帖木儿的棺椁201年后,苏联人类学家马利克·卡尤莫夫不顾当地人的阻挠(注:此时撒马尔罕已归属苏联),悍然打开帖木儿的石棺,并对他的遗骨进行研究。然而,就在帖木儿的石棺被开启后3天,恐怖的诅咒“生效”,长达4年的苏德战争正式爆发(1941年6月22日),并导致多达2660万丧生。

帖木儿雕像

在得知可怕诅咒后,深受其害的苏联政府出于恐惧,下令将先前送到莫斯科的帖木儿遗骸,重新用飞机运回撒马尔罕,并举行盛大的伊斯兰教葬礼。据说,运载帖木儿遗骸的飞机特意经过斯大林格勒的上空,而稍后进行的斯大林格林战役正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息怒”的帖木儿最终帮助苏联战胜德国,但在这胜利的背后,却是将近3000万无辜平民的累累白骨。

参考书目

布哇(法)著 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版。

勒内·格鲁塞(法)著 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