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对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

2022-02-19 21:38:40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具

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具备这一种能力干什么呢?是啊,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住六名同学,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阅读的重要性!但我同时看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而大学给我的印象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那样的一个人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你认为阅读的重要性有哪些?

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对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

知识创造财富

阅读创造思想在知识、信息成几何级增长的现代社会,阅读不再仅仅是私人的思想之旅,而是事关国家、民族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但多年来,中国人的阅读状况还不太理想。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在过往十年中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即便如此,与世界其他阅读较多的国家相比还远远不足。俄罗斯人均54本,以色列人均50本,德国人均47本。我们的邻国日本人均也有45本,目前我国人均阅读量只有这些国家的十分之一。

阅读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其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常讲创新驱动发展,那又是什么在驱动创新?文化,正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文化形态不同造成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迥异,文化不仅是创新的根本动力,也为创新设置了人文边界。阅读对此功不可没。以匈牙利为例,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阅读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2017年的统计,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0.43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千禧一代年轻人更是每天在手机上花费3.9小时。而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呢?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仅为8.12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也才20.38分钟。精明如犹太人,一个以经商见长的民族,在他们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每到“安息日”,所有犹太人都要停止一切商业和娱乐活动,这天只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读书,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就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人们耳熟能详。可是,全民阅读,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不应该是每年几天的狂欢与庆典,阅读应该是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一个人最基础最根本的需求。“至乐莫如读书”,唯有读书能带来充满生命力的快乐。有时,我们沉浸在一本书里,从中获得了宁静;有时,我们在一本书里感受到喜悦;有时,我们在书里隔着千年跟先贤对话、与智者沟通,在观点碰撞交流中产生了大脑风暴……无论读什么书,开卷皆能得其乐,当我们真正把读书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时,将获得源源不绝的快乐。同时,对于个人而言,阅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可从阅读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激情,不断完善和丰富自我,进而逐渐实现梦想。

来源/信息时报

阅读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阅读让人越来越谦恭。

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对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

阅读让人越来越聪慧。

阅读让人越来越孤独。

说说我自己的读书感受。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不知道,我心中的那个世界,是否有诗意。但我个人觉得挺丰富的。让我80%都流连忘返的那个世界,不至于太无趣。

而那个领路人是我老爸。我记得,童年时他可以给我买书,买音乐磁带,但是绝对不允许我看电视剧。被逼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看书。那个时候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的故事,像《聊斋志异》,《红楼梦》,《人生》……大概十二岁开始读世界名著,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当时囫囵吞枣,对于故事结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记得当时看莫泊桑的《项链》,我当时的感觉,只是认为那个玛蒂尔德真的太蠢了,居然区别不出真假项链,还为她忍受的那些苦难日子感到同情。

不知道从哪本书开始非常喜欢看书,甚至一天不看书都觉得日子白混。那时候堂妹略带讽刺叫我“书呆子”,幸好我从来没有太多在意。只是觉得,书中的世界很精彩。可能真的像周国平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精神自我一旦觉醒,他就不会甘心完全随波逐流了。”

看书有什么好处,这个话题感觉议论了几千年了。比如摆脱平庸,提升气质……这些隐形的东西,我看不出来。但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看书可以使你更享受孤独,增加见闻,认知的深度。虽然很多观点都跟中国传统教育相悖,但你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由此判定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比如,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中提到,“谦虚是美德,这是愚蠢人的一项聪明发明。因为它把所有人都拉在同一水平线上。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自豪感。因为他缺乏个人引以为豪的素质。由此获得一种心理补偿,捍卫自己民族一切缺点和愚蠢。”

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钝化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比如垃圾短信,免费东西泛滥等等,有些法律成本太低,有些破坏了市场竞争规则。那些人的言论像刀锋一样,刺痛我麻木的神经,唤醒了一部分知觉。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今天下雨,乌云遮挡了太阳,虽然眼睛看不到太阳,但你不能否定一个事实,太阳依然每天升起。人们倾向于接受他们愿意相信的那个事情,但它并不是事实。即使谎言更动听。

说说最近颠覆我的“常识”的知识。

鲁迅的《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竟然不是表露爱国情怀,而是书写自己的爱情心史。另外,被广为传颂的菩提树来源于德国的椴树,本意是眷念故乡,而不是超脱俗世。

还有李叔同的《送别》曲调也来自德国,他们本土人士也没有特别传颂…电视剧新闻媒体的各种价值观误导,比如对女性隐忍善良的无限度歌颂,在价值观没有形成之前,“读书无用论”等等害了多少人……在我看来,纵容都是一种变相的摧毁,不负责的言论会让人走更多的弯路,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辨别是非,甄别真假。

事实上,看书多了也不好。因为思想高度会将你推向孤寒中。虽然在精神上拥有一个王国,但是高处不胜寒。这些悲剧的栗子太多了,比如顾城,海子等。我一直都很喜欢古人的豁达之心,自知欲孽太深,目前还做不到。只是常常感慨两件事,我们以为会改变生活,但结果往往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以为人定胜天,结果往往是天意弄人。多少人想要挣脱命运的桎梏,可是,现实的齿轮无情地碾压,风过无痕。

最后引用一句,我喜欢的作家杜拉斯的话,“历过孤独的日子,我终于喜欢上自己的无知,与它们相处我感到惬意,如同那是一炉旺火。这时就该听任火焰缓缓燃烧,不说一句话,不评论任何事。必须在无知中自我更新。”

微信:ruoheqinghan;微博:@若荷清寒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