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2022-01-16 19:39:46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现在的人说起辫子,特指爱美的人将成束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发型。如果一个小姑娘编上一根或几根好看的辫子就会显得特别的可爱。但梳辫子并不是女性的专利,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男士有时也会扎个马尾巴,以示与众不同,但

现在的人说起辫子,特指爱美的人将成束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发型。如果一个小姑娘编上一根或几根好看的辫子就会显得特别的可爱。但梳辫子并不是女性的专利,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男士有时也会扎个马尾巴,以示与众不同,但必定是极少数的爷们才会这么干。

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如果时光倒退到大清朝,情况就相反了,所有男人的前额头剃个精光,后脑勺上却留着一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其实,扎辫子也是一件很费功夫的事。先将三束头发并排放平,然后将左边一束和中间一束交叉,之后将右边一束和中间的一束交叉,如此反复。想想都矫情,一个五大三粗的大男人整天托个大辫子满街溜达,真是大煞风景。然而,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事,就象吃饭睡觉一样。同时,这也是个硬性的规定,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看看,清朝的皇帝就是牛逼,管天管地,还要管老百姓头上的三寸青丝。其实,这是满族人的传统: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三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 金人可是满族人的老祖宗,话说回来,满族人也是遵循了老祖宗的做法。满人信仰萨满教,教义中说:头发是最靠近天空的,也是灵魂栖息之地,非常神圣。如果,一个人死在外地,辫子也必须剪下来送回家,经过招魂仪式才能安葬,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同时,满族人以打猎为生,前头剃发脑后结辫,是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射箭瞄准眼前无乱发遮当。

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满族人入关后,强迫汉族人也学他们的样,剃发结辫。这下,汉族人不干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可是个原则问题。所以才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但是必定胳膊扭不过大腿,在大清的天下,谁敢造次,小命难保。就这样,在大清统治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剃发结辫成了老百姓的习惯。但也有不怕死的,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看来,辫子的作用还是很强大的,成了造反的源头。更有甚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来了,首当其冲就是剪辫子。然而,大出人们意料,老百姓们根本搞不懂剪辫子和革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冯玉祥将军回忆说:辛亥后他手下那些来自农村的士兵被剪了辫哭哭啼啼的且不说,而且十分郑重地将被剪下来的辫子包好藏起来,那情形有点像太监阉割后,将割下来的命根子包好收起。还据史料记载:苏州革命成功后,一位新军的排长带兵在街头强迫剪辫,结果遭市民群殴。至于安徽首府安庆发生的乱子就更大了,拥护前清巡抚朱家宝的人利用革命党人强迫剪辫惹起的民愤,煽动市民闹事,一呼百应,成群的市民涌上街头,看见穿西装无辫的人就是一通拳脚,以反对剪辫为名,逼迫革命党人的都督王天培走人,结果还真的将王给挤走了。

看来,要改变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真是一件难事。好在,现在我们不必再为这样的事劳心费神,扎辫子或不扎辫子,不分男女,都是你的自由。

河南男孩剪辫子有哪些规矩

皖北和河南搭界,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改规矩”,但大体上有些风俗还是相似的。

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一株吊兰以皖北农村为例,说一说农村男孩子剪辫子的规矩。

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男孩子留的辫子又叫“鸭尾”“鸭尾巴”过去农村对男孩子十分注重,谁家来个男孩,一家老少都感觉脸上有光,特别是还得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连走路都有点目空一切的味道。如果孩子的母亲是个无知无识、教养差的人,更了不得,公婆得把她像祖宗一样的供着,正所谓“母以子贵”。

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清朝辫子代表了什么

为了孩子能够养的住,不知从何朝何代开始,民间流行给男孩子留一条小辫子,俗称“鸭尾”“鸭尾巴”。

(小男孩的“鸭尾巴” 来自网络)

这种辫子和清朝的辫子有些不同。

(图为 阿Q的辫子形象 来自网络)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男孩留的“鸭尾巴”只是在脑后留上一小绺,而成年人留的辫子需要把前额的头发剃去。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留“鸭尾巴”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孩子从体态发开始,家人就会有意识地给孩子留下“鸭尾巴”。一般情况下,“鸭尾巴”要留到小孩长到六岁时才剪,也有的是到十二岁才剪。没有年龄再大的,因为年龄再大上几岁,一来确实不再好看;二来孩子也已经懂事了,知道了羞耻,不能再留下去。

对剪“鸭尾巴”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娶媳妇到了剪“鸭尾巴”的日子了(都是请人看好、算好的日子),家里人会提前多少天通知亲朋好友。到了当天,一众亲朋好友纷至沓来,先到账桌上交上礼金,一般是二百、四百元,然后等剪“鸭尾巴”仪式开始。孩子的姑姑、姨娘、舅舅,和普通亲朋可就不一样了,至少要二千,甚至三千、四千。所以人们开玩笑说,这哪是剪“鸭尾巴”,这纯粹是剪他姑姑、姨娘、舅舅的钱包。说实话,如果谁家真碰到几户这样的亲戚,还真够受的。

仪式开始后,要剪“鸭尾巴”的小男孩披红挂彩,坐在方桌上面的椅子里,几个人抬着,到河边、桥头去剪,一时鞭炮齐鸣,看热闹的大人小孩跟着,很是浩浩荡荡。请的响班子把喇叭、唢呐“呜哩哇啦”地吹着,走在队伍后面。到了地点,由男孩的父亲用新买的剪刀,“咔嚓”一下把“鸭尾巴”剪掉,绑在事先带来的鸭子尾巴上,然后把鸭子放到水里,任由他人去捉。也有的是用鸽子。

仪式结束,大家高高兴兴回到家,各找自己的位置,酒席开桌了。

有些地方还有给小女孩留满发的风俗,但这多年没有见过。女孩子剪满发和男孩子剪“鸭尾巴”差不多。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