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有没有最简单的葬礼方式?

2022-01-08 11:31:32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有过这么一回事葬礼。那是1997年左右的时候吧?早上刚起床,有个朋友急匆匆地赶来。问我邓某的母亲去世了,他有没有通知去帮忙?我说不知道这个事呀!邓某是我俩共同的朋友。邓的父亲,早在邓成年之前就患病去世

有过这么一回事葬礼

那是1997年左右的时候吧?早上刚起床,有个朋友急匆匆地赶来。问我邓某的母亲去世了,他有没有通知去帮忙?我说不知道这个事呀!

邓某是我俩共同的朋友。邓的父亲,早在邓成年之前就患病去世了。邓的母亲把他拉扯大后,娶了媳妇。据说是和儿媳过不到一块儿,为免于生气,就在本村邻居中找了个丧偶的老伴。俩人又收养了一个儿子,一起生活。

多年之后,后老公也年老多病,去世了。收养的儿子和养母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后老公的儿子们则对父亲续娶的后妈冷眼旁观,从来不管。因此邓某母亲独居,生活日渐艰难。加上年老,突发重病。邻居发现后通知了邓,他火速赶到,但已经是回天无力,很快就去世了。

在农村,家族势力是很大的。为了避免旁生枝节(如邓母后嫁的儿孙们要和父亲合葬后妈等情况),邓某和舅舅商量后,甥舅二人拉了辆板车,在次日凌晨将邓母和邓父合葬了。

村里的人众说纷纭。不了解来龙去脉的说不孝顺,知道实情的说做的对。真是长下千只手,也捂不住众人的口。有人就曾当面问我:你那朋友,把他妈就那样埋了?我说情况特殊,况且他妈的“主儿”、舅舅家都没有意见,还帮着这样做。你们外人,还有啥好说的?

红事接亲白事出殡,谁让谁?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也就不得不有喜事或丧事这样的大事情。不同的家庭都会量力而行,起码也会筹办,或操办个酒席,以示庆贺或举哀。喜事、丧事本是截然相反的两码事,亲戚间、一个村,本是选定的良辰吉日,若突发丧事,喜事便会滞后举行。但是,对于非亲戚、非本村,谁家有婚嫁,或丧事,知之甚少。再说,在一些地方有“娶黑亲”的习俗(即赶天亮必须娶新媳妇进门)。因此,婚嫁迎娶和丧葬出殡相遇也不无可能。

葬礼,有没有最简单的葬礼方式?

一喜、一悲,遇上了还真的让人绷紧了神经。其实,遇上了,不如撞上了,总会有办法应对的。究竟谁让谁,这还要视双方行走的方向。

葬礼,有没有最简单的葬礼方式?

如果接亲的和出殡的队同一方向,遇到一块了,都是丧葬的一方前行,接亲的放缓速度,并不齐头并进。

葬礼,有没有最简单的葬礼方式?

这源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丧前有喜”,让丧葬的前行,便有沾点喜气的意思;其次,“死者为大”这是人们普遍的观念,让逝者早早“入土为安”也是对其一种尊敬;再者,下葬是有时辰的且要赶在日出之前,切忌逝者“看见”阳光,一刻一秒不可耽误。接亲的迟早没啥影响,大不了推迟一下婚礼;再说了,婚期是由人精心挑选,而人的离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仿佛是xx注定的。让送葬的队伍先过去,让逝者早生极乐,是作人基本原则和礼节。不过,当地也有习俗,接亲时有个管事的,他随身带着“路条”(红纸做的,宽约1·5厘米,长约15厘米,上写“花红盖子大吉大利)”,逢桥遇水碰见人及一些明显的水泥建筑物,总要扔下一张。当双方队伍偶遇了,在打照面那一刻,接亲的撒一叠“路条”出去,丧葬的作为回应,会燃放一串鞭炮。

如果接亲的和出殡的队伍不是同一方向,即相对而行,便“见机而行”。

这里说的“见机而行”指的是接亲的队伍前面总会有了“打前哨”的。他距离迎亲队伍有一段距离,既是带路,也是探路。当发现正对的前方有出殡的经过时,赶紧通知。一种办法,改道前行,眼不见,心不烦,事不多;另一种办法“闪退”,这是指沒有另道岔路可走,便吩咐接亲的一干人“闪”在一旁,大都是沿路边背立着,“稍纵即逝”之后,一般都是燃放鞭炮;也有接亲的撤“路条”的。接亲的绝对不可掉头,也不得不这么做。

现在结婚都是车队,通行速度快,而出殡的队伍人多,一般都是步行的,接亲遇上出葬的概率很小,但不无可能。婚车若行前边,后面紧随的是出殡的队伍,晦气又不吉利。因此,红事接亲的遇上白事出殡的还是在采用上面的那些方法去应对。不过,不管外面是啥情况,即便是接亲管事的告知新娘,“见“棺”发财,扔点钱”,新娘向外扔点钱,也不得探出头去。

农村的婚丧嫁娶,习俗会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这里讲的仅是陇东中东一带的人情风俗,欢迎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民俗民风。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