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则天封禅中岳的原因 说到五岳崇拜的演变

2024-03-08 08:58:25 生活妙招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封禅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可谓是最高荣誉,一生的追求。《史记·封禅书》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当然帝王封禅也是有要求的,以司马迁的说法,必须在帝王当政期间得享太平盛世或

封禅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可谓是最高荣誉,一生的追求。《史记·封禅书》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当然帝王封禅也是有要求的,以司马迁的说法,必须在帝王当政期间得享太平盛世或是天降祥瑞方可。即便是秦始皇封禅泰山时,当时也受到了一群儒生反对讥讽,理由是:陛下,你不配。或许这也是始皇帝讨厌儒生的原因之一吧。

由于要求太苛刻了,因此自秦始皇起,顺利举行封禅的帝王历史上也就七位: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汉光武帝刘秀

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宋真宗赵恒

这七位帝王中,武则天是最特别的,因为其他六位皇帝选择在泰山封禅,唯有武则天封禅选择在了中岳嵩山。

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也就是帝王到山岳之颠,向天地“述职”。为何大多帝王选择既不是最高又不是最险的泰山呢?对外的口径是从阴阳八卦学说,泰山处东,乃万物生长之地。

然而实际上的原因则是秦起于关中,为削弱夏商周三代固化的中原崇拜,也是因执政初期为拉近主导舆论的齐鲁儒家学派,而弃都城紧邻的西岳和不算太远且居天下之中的中岳,选择千里迢迢封禅东岳,来巩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之后的帝王封禅也多有平衡地方势力和巩固皇权的作用。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帝王封禅的地缘和时代背景,或许就可以窥见端倪。

而武则天别具一格的选择了封禅中岳嵩山,亦有其背后复杂的时代背景,当然也有对内对外的两套口径,虚虚实实,扑朔迷离。

武则天封禅中岳相对明显的理由一是,女皇年事已高不宜长途舟车劳顿,因此距离都城70多公里的嵩山显然比550多公里路程的泰山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政局稳定着想,几十公里的路程,一旦都城有个风吹草动,便可以快速应对。

除此之外还有正统性的考虑,李治封禅过泰山,而改国号为周的武后显然也不太好再上泰山告祭天地。而相对隐性的理由则是为宣示女皇政权与中原势力的捆绑,这便涉及和平时期权利本位的过渡了。

随着唐宋之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五岳的地位也随之弱化,因此宋真宗就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了。

若单论五岳的地理位置和祭祀传统来说,中岳地处中原,处于先民心理上的“天下之中”,因此地位应是最高。

对于中岳的崇拜,也是五岳中最早的。夏商千年,虽迁都频繁,然而始终不离中原,因此中岳的崇拜也传承不息。《山海经·中山经》中便有记载“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少室、太室分属嵩山东西,由此可知嵩山之神的形象正印证了最原始的造神特征:半人半兽形象。最典型的便是伏羲、女娲半人半蛇形象。

且中岳之尊,最早独立于四岳之外,先秦时期多有四岳之说,并不包含中岳。据考据汉代武帝、宣帝两朝确立汉制后,中岳才被纳入五岳体系,成为官方明确祭祀的五座神山。

而四岳的崇拜大抵来自远古先民的疆域情结。古人以四岳定四方,为天下支柱,四岳之内方是古华夏文明的理想区域,而天子居中,中原便是古老华夏先民们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华夏文明的疆域不断拓展,随着地缘政治改变,对五岳的崇拜也渐渐变化,又中岳之尊演变为尊崇东岳,最后一并弱化为文化标签。因此,历代君王对五岳态度的转变也是自然而然的吧。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