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2022-01-08 21:35:40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在北方,火炕是越冬的必备神器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而火炕的烟囱修建,则是这一神器好坏的关键因素。修建过火炕的人都知道:连接做饭的灶台到火坑烟囱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直通灶台和烟囱的炕洞子,我们叫它直洞子

在北方,火炕是越冬的必备神器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而火炕的烟囱修建,则是这一神器好坏的关键因素。

修建过火炕的人都知道:连接做饭的灶台到火坑烟囱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直通灶台和烟囱的炕洞子,我们叫它直洞子;另一条就像暖气片儿一样,弯弯间曲的分布在炕上。我们叫它花洞子。

如果烟囱修的好,不论使用直洞子还是花洞子排烟,灶火的火苗都是直舔锅底。发出呼呼的声音。人们就说这火好,吸劲儿大。这也是好火费炭、好婆姨费汉这个说法的现实依据。人们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常常在直洞、花洞与锅灶相通处挡上锅底灰或者砖头、石块,使洞口小点儿,减少吸力。

如果烟囱修的不合理,吸劲儿就小。火苗不旺,还常常从添炭的火口处向上冒烟。我们就叫它“火倒了”。有时候使劲儿扇下去就好了,有时候还是倒烟倒的不行,家里呛死了。

那么烟囱怎样设计才能吸劲儿大呢?其实窍门就一个——就是狗窝圪洞要修的大些。啥叫狗窝圪洞?就是烟囱的正下方要修一个一米见方的坑,这个坑的底部至少要和家里的地面平,越低越好,吸劲儿越大。把坑的四面密封砌好后,在和炕洞子的连接处留一个一砖见方的孔,方便将来修炕时直洞子、花洞子与烟囱相连。在这个孔往上,烟囱逐渐由下部的一米见方变窄到一砖见方——从这一点往下量离地大约两米六、七,基本上是一根玉米杆的高度。然后再逐渐放宽到一尺见方。烟囱内部要尽量平直、光滑。修到窑洞顶上之后,烟囱有一人高就足够了。顶上盖上砖块,烟囱四面各留半砖见方的出烟孔——这样无论刮什么方向的风,都不影响出烟效果。

这样修好的烟囱,一年到头火灶都好用,吸劲儿大。使用二、三十年后,揭开炕角的土积,把狗窝圪洞掏掏,再原样儿修好。再用30年也没问题。

北方农村的炕是怎么做成的?

北方天气寒冷,湿气重。北方都愿意睡炕,又温暖,又对身体好。在北方也有句顺口流叫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足以证明在东北,炕也算家中的一宝。能给家人身体带来温暖,所以东北乡,镇,村,家家都有坑。炕也与北方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相伴。代代相传,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火炕。生生不息,成了北方人的最爱。

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最古老的火炕是用石头磊起的,用黄土和野草混合后加水抹上的。到以后条件好了,开始用砖头砌成的。炕面用水泥抹成的,也成了北方家里取暖主要方式之一。最近几年按上了暖器,家家有地炕,让屋里温度更温暖。这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性特色。如果没有好的取暖设备,北方人是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东北人睡的炕是怎么做的?

新式火炕的砌筑示意图,火炕烟囱怎样设计吸力大?

火炕利用炉灶的烟气通过炕体烟道采暖,火炕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连炕的炉灶可以做饭,炕体既可取暖,又可坐卧。原理烟和火从空间过而取暖,扒炕翻修以防堵了煤气中毒。

火炕利用木材或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是烟气,对火炕炕面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烟道由烟囱将烟气排出。

东北的火炕通常还要和火墙组合,也是说火炕和火墙连接在一起,达到充分利用烟气的目的。所谓火墙,大多数是厨房与卧室之间的那面墙,墙是中空的,烟气在其中间流通。

火炕一般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搭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盖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

火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

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火炕在红砖普及之前大多由土坯制成,现代有由水泥板铺成的。以红砖为例。火炕是由炕面及烟道组成,烟道的结构为几字行,这就会形成炕头和炕稍,烟气的入口为炕头,在一个炕道的结尾,另一个炕道的开头出为炕梢,也就是炕头热炕梢凉的原因。烟气由炉子产生后从炉膛的出口出来,进入炕洞,经过炕道后,烟气回到火墙,最后由火墙进入烟囱,由烟囱放空。

炕是人类最原始的床,要古老得多。人类始祖从树上下地以后,最先居息在自然洞穴中,以后学会挖地搭棚、掘洞穴,席地居住。那时无所谓床

,为防潮湿或冰冷,铺些干燥软草就不错了。以后觉得坐卧在离地面稍高一些的土台或石台上更舒坦方便一些,这就有了炕台的雏形,可是,最早它与为还是分离的。人们在不断进化中,学会用火烧烤烹煮食物,也知道了用火取暖。以后慢慢学会把炕与灶台连起来,一举两得,灶可做饭烧水,炕可以取暖。因此,汉族人的祖先造字时就把“炕”的优点显示出来了。它出现之后在北方寒冷地带沿用数千年,至今不衰,其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古籍记载,窑洞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到唐之前,北方早已普遍用火炕了。

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随康熙皇帝东巡的翰林院侍讲高士奇在《扈从东巡日录》中,概述所见东北住户的房屋“屋高仅丈余,独开东南扉,一室之内,炕周三面,温火取下,寝食起居其上”。以此断定,火炕已在东北广泛使用,且大都掌握了炕与炉灶相连接的现代火炕的建造技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对于2006年4月至11月对河北省徐水县东黑山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进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在玩。

在21世纪初,由于楼房暖气和各种取暖设施的普及,使用火炕的家庭越来越少,只有农村还保留着这样的火炕。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