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给了30岁女性三个“答案”

2024-01-01 09:47:42 女性健康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剧照近段时间以来,一直热播的《三十而已》迎来了结局。三个女主人公顾佳、王漫妮、钟晓芹有了各自的人生走向。或许,结局无法令所有观众满意,但三个女主人公却都收获了沉甸甸的

《三十而已》给了30岁女性三个“答案”

剧照

近段时间以来,一直热播的《三十而已》迎来了结局。三个女主人公顾佳、王漫妮、钟晓芹有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或许,结局无法令所有观众满意,但三个女主人公却都收获了沉甸甸的成长。

在一般的说法中,“三十而立”。立,意味着你得成家立业了。在现实生活中,“立”带给女性的压迫感则甚于男性。在老一辈人眼里,三十岁之于女人就是一个坎儿,过了三十岁,在婚恋市场上就是“剩女”,市场竞争力会不断下降。

反之,通常意义上,男人三十岁往往意味着人生最华彩的阶段才刚刚要开始。

社会对女性的年龄更加苛刻,而《三十而已》正是想要突破“三十而立”对女性的束缚。三十“而已”,其实意味着人生也才刚开始。

只不过,要让女性说出“三十而已”并不容易,因为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对此,女性们又该如何做到?

《三十而已》通过三个女性的人生路径,试图为女性提供答案。

《三十而已》给了30岁女性三个“答案”

剧中人物顾佳

顾佳给出的答案:女性不必苛求自己完美

这是很多女性陷入的一个误区:想要活得洒脱,想要无视年龄的束缚,就必须让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做到完美。

刚出场时的顾佳就是这样的。她是完美的太太,完美的妈妈,完美的贤内助。她竭力维持着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家庭。

为了维持这份完美,她也付出了太多。网络上流传着一张顾佳一周的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她时刻绷紧着神经,生怕哪一个环节出现纰漏。

但她害怕的最终还是发生了,丈夫出轨,公司关了,家庭散了。就像手里握沙,越紧流失越快。她对完美的追求,让自己精疲力竭,也埋下了与丈夫价值观的分歧。

女性可以不完美。呼吁女性完美的论调背后,暗含的是对女性的一种“规训”,要求女性在“妻性”“母性”以及女性作为职场女性的“个体性”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要求女性能“主内”又能“主外”。女性应该拒绝这样的“苛求”,女性有权轻松上阵。

《三十而已》给了30岁女性三个“答案”

剧中人物王漫妮

王漫妮给出的答案:女性不妨正视自身的追求

男性的欲望常常被称之为“有事业心”“有魄力”“敢追求”。而女性对于物质、对于情感的追求就被认为不可思议,很多人动辄就把“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大帽子扣过来。

但王漫妮毫不掩饰她对物质、对美好生活以及美好爱情的追求,她的身上有强烈的务实主义色彩,她不仅要很多爱,也要有很多钱。而正是这份渴望,支撑着她多年漂泊在外打拼,并且在三十岁的关头,敢于下定决心出国留学。

就像女性学者朱雪琴指出的,“多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社会交际的减少,包括发展情欲的能力和机会的匮乏等,都是女性贫困的具体方面。这些贫困,严重束缚着女性开发和创造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在遭遇变故时,很难有兜转运作的空间。”因此,女性需要正视自己的所想与所求,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勇于放手去为之奋斗,这本身就是女性进步的一种表现。

《三十而已》给了30岁女性三个“答案”

剧中人物钟晓芹

钟晓芹给出的答案:独立

“三十而立”,与其说是成家立业的“立”,毋宁说是独立的“立”。独立指涉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独立,更难的是精神上的独立——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是否敢于勇敢追求?当追梦过程面临种种挑战,你是否有直面和承担的勇气?

戴锦华教授有这样一个说法,“女性主义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男女平权,更不是两性对抗,而在于以女性的整体生命经验作为新的文化资源,为世界提供想象力空间和新的创造。我们需要一个不同于现代逻辑,不同于男性逻辑、父权逻辑、资本逻辑的现实……去想象和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别样的未来……这是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化最富意义的部分。”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三十而立”(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是一个男性逻辑、父权逻辑的事实,那么“三十而已”则是一个以女性生命经验为资源的新的年龄想象和现实想象——三十岁不过而已,不要为年龄所束缚、不必为全方位完美而过度消耗,而是独立、勇敢、自由地去实现你自己。

当然,如果社会能够认可“三十而已”,那么受益的不仅仅是女性,也是男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沸腾微信公号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