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的好处,诗歌以第一视角写作的好处有哪些?

2022-01-09 18:13:28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诗歌以第一视角写作第一人称的好处,是诗歌创作者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不胜枚举。用这种方法写诗,主要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开门见山,容易切入,不需要迂回。二是统一。

诗歌以第一视角写作第一人称的好处,是诗歌创作者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不胜枚举。

第一人称的好处,诗歌以第一视角写作的好处有哪些?插图

用这种方法写诗,主要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称的好处,诗歌以第一视角写作的好处有哪些?插图1

一是直接。开门见山,容易切入,不需要迂回。

二是统一。写人、写景、写事,叙述、感慨、抒情,都是作者一个人完成的,而不是转述的,不是引用的,不是道听途说的,所以,不会有歧义,不会有矛盾,不会有争论。

三是明朗。是好是坏,是爱是恨,是褒是贬,一目了然。

当然,诗歌写作也有其它一些方法和视角。各有各的优长,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利弊。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可以称之为好作品。

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几方面 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3.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运用各种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与读者交谈,显得亲切自然; 怎样说明词句不能替换或删除的理由_记叙文阅读指导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一人称 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也就是入戏了, 例如 小说 简爱
第二人称 用的较少,指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 也就是除了你自己以外的第二个人 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诗歌种常用 比如赞美太阳可以写 ‘你把光辉投向大地……你把……’
第三人称 ‘他/她/它’ 除了‘你我’之外的人称 给读者留出空间, 可以让让读者像听故事一样轻松。记叙 叙事中常用 比如让你写你身边的人,当然用第三人称了

  

现代常用的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有我、我们,是比较单纯的。古汉语中第一人 称代词比现代汉语要复杂,经常使用的有“余、予、吾、我”四个,还有“朕、卬、 侬”等,这些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区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我们”。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
  如苏轼 《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 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 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 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 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 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

“卬”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