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清明节(清明节祭父)

2022-11-19 16:32:5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清明时节祭宗祖,三月踏青祀先父; 寒食折插清明柳,行清遥跪皇考墓。 今年的清明节是父亲去世的第一个祭祀日。想起父亲去世到今年的四月马上就一年了,在这清明节的到来之时,感到无比的思念父亲,想起他老人家生

清明时节祭宗祖,三月踏青祀先父; 寒食折插清明柳,行清遥跪皇考墓。 今年的清明节是父亲去世的第一个祭祀日。想起父亲去世到今年的四月马上就一年了,在这清明节的到来之时,感到无比的思念父亲,想起他老人家生前在家忙碌的身影和不知疲倦的劳作,以及骑上三轮车赶集上店、以车代步的背影,心里总觉得酸楚和悲切之感。

清明节按照传统习俗是祭祀先祖和去世亲人的日子,不论身在何方或有多忙,只要能抽开身,都要到祖坟上祭拜先祖列宗和仙逝的亲人,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对传统的习俗比较默守,所以,我的思想早在月余之前已经准备回家,到家父的坟前进行祭拜,以此作为当儿子的孝道;可是由于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不能实现想法,如若不然,也只能在驻地画圈焚香烧纸以作祭拜了,并写此一篇祭文以示对老父亲的祭奠。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人们心中,农民是朴实、善良、粗糙、木讷、内向的形象,或许我的父亲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这个形象吧。对于农民的形象描写,大多数文章都没有用太多的华丽辞藻,但作为父亲,在儿子的心目中他永远是热爱的、伟大的、无所不能的、顶天立地的、事事都不能少的,对待儿女是细腻的、博爱的那种可敬而又亲热形象。

父亲去世时88岁高龄,虽说晚年身体不怎么好,但一辈子的勤劳,给予了老人家健康的身体素质。生前病得很重,但直到去世也没有卧床不起,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不知是什么毅力能支撑老人家还能顽强的在子女的陪伴下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和田间地头转一转,我想,这不是他平时的闲来无事的到处走走,也不是随便的查看庄稼的长势来预估今年的收成,而是老人最后和生他养他这片土地的道别,是和他朝夕相处的街坊邻居、老少爷们的道别,是和他熟悉的场南地北、东集西市的道别;这也是老人家的不舍和留恋,也是老人家的牵挂、安慰和礼数,这更是老人的信仰!虽说老人家一辈子不善言谈,也说不出高大上的语言,但他信仰人有来世,会过得更好,会能实现生前没有实现的心里愿望。

在农村,对农民来说,是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可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命不息劳作不止;我的老父亲就是这样,或许在他的想法里压根不曾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这就是农民的日子。生活在农村一辈子的老父亲,我觉得除了吃饭、睡觉,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直在忙忙碌碌,手中不停地忙着农活和操心着家务,以至于忘掉了自己的生日和年龄,直到年龄越来越大,作为不孝儿子的我,才想起给老人过生日、记年龄;看到大家欢聚一堂,老人喜笑颜开突然间感觉到老爹已是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年已古稀的耄耋老人了。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也是幸福的。在这里,我把父亲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来描述一下。

第一阶段我儿时至青年阶段的二十年。在我儿时我对父亲的印象并不算深刻,只是母亲的身影常常知道。随着我慢慢的长大上了学,才知道父亲的一日在外操劳,并有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到了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为了交学费要给父亲要钱,由于家庭的贫穷,父亲都是满脸的愁容,在和母亲商量下,把全家的紧巴口粮拿上一点到集市上去卖换取刚够交学费的钱。小时候记忆中的父亲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工挣工分,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少有人做生意,都是通过劳动力和劳动量来衡量你家的生活情况,所以,谁家的劳力多,相对挣得的工分就多,分到的粮食就多,在那时有“余粮和缺粮”之说,从生产队会计那里登记的余粮和缺粮户,就说明你家的粮食够不够吃和“富裕”的程度。我们家姊妹多,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可想而知,日子过得并不怎么宽裕,只是在父母的精打细算下每年分得粮食勉强地够吃;特别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粮囤基本见底,父亲和母亲就会摘榆钱、采柳絮、挖野菜和着粮食一起吃,虽说粗菜淡饭难以下咽,但也能填满肚子,只是长身体的我们有点缺乏营养,可怜的爷爷奶奶,虽然年龄很大,也和我们一样吃着同样的饭,这也是父亲和母亲心里的愧疚,但是,我觉得父亲已是把最好的给了我。随着我慢慢地长大,各种家庭事务纷杂而至,兄弟姊妹的婚姻、盖房及工作的去向和今后的出路、家庭家具设施的置办等等,无不困扰着父母的心头;那时每到晚上,听到最多的是父母亲的叹气声,我知道那是他们无可奈何的惆怅、内心宣泄和心理解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近三十多年,是父亲较为高兴和幸福的几十年,兄弟姊妹都已长大成人,都能自食其力,结婚生子分家另户,不用父母操心他们的生活和一日三餐了。这三十多年里,父母的年龄还不算大,身体还很健康,能够自给自足,通过种植、养殖,自己的劳动所得远远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并还能帮补子女,还盖起了瓦房,家里的粮囤里装满了足足三年吃不完的粮食,父亲的“小金库”也差不多有了五位数,父亲说这是他一辈子想都想不到的好光景。子女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最为高兴的是有儿子、孙子在部队当上了军官,有孩子在为国家工作,能吃上国家的饭了,我认为这是父亲最为骄傲的事情。

改革开放的前期,农村有了方向,农民有了盼头,农村有了气象,束缚“三农”的枷锁得以解脱,首先农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对农民来说这是最为实惠的惠农政策,农民的劳动力得以解放,自发的组成互助生产小组,使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市场逐步开放,农民的“剩余价值”得以交换,农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粮食连年增产增收。

改革开放中期,农村、农民、农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各种潜在的“三农”力量逐步的显现出来,产值连年翻番,农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开始向营养性转变;农村相继出现相对购买力,有当初的生活用品的“三转一响”,住房的“混砖到顶”、“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到现在的城市的“商品房”;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到现在的电动车、小汽车。

党的十八大以后是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党中央的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政策使得发展不整齐的村庄和农户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农村的环境改变,乡村的路面硬化使农村的交通更加便利,告别了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的现状;农村健全了组织,农民确立了方向,农业突显了位置;小康社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这时的父亲,我从每次探亲回家和他聊天都能感觉到老人家的高兴,再不为吃不饱饭而发愁,统筹医疗也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大难题;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句话,再不为衣、医、食、住、行而担忧。现在操心的是儿女的家庭幸福、孙子辈茁壮成长、孩子们的工作进步,这是操的幸福心,愉快的心,有奔头的心……所以,我认为老人家在这段时间是幸福和高兴的。

记得父亲生前有这么几件高兴的事。一是我给他买了辆三轮车,从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能跌跌撞撞的学会了骑三轮车,实现了他一生的“现代化交通梦”高兴的当晚多吃了一碗饭;二是妻子为父母亲购置的崭新被罩和床单。当我们给老人家铺好了床铺看到了父母由衷的笑容,不停地说我们结婚时也没有这么好的讲究;过后母亲说,你爹见人就要拉着到家里看看温暖煊乎的棉被,让人喜不自禁。三是为父母的住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为了冬天保暖夏天防热,对家里的堂屋进行了吊顶,更换了铝合金的门窗,地面铺上了地板砖,对房间进行了隔断,安装了空调(恐怕老人不会操作空调还购置了电风扇、电热器),挂上了崭新的窗帘,父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称赞像城里的楼房,并邀请邻居到我们家参观(想起我小时候老人都是把最好的给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可这些微不足道的关心,对您来说就是很大的知足)。四是也是父亲最为自豪的事,每次回家老父亲都要给我说房间的一大囤小麦和自己藏得比较“严实”的一大叠钞票,笑着说,过去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粮食和这么多钱。说着满脸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容,这就是我朴实而又容易满足得到父亲(长大了的我成了人父,倍感您一辈子的不容易)。

第三阶段,父亲去世前的近十年。老父亲抽了一辈的烟,我不知道抽烟给他老人家带来了多少愉快和解除多少忧愁,只知道最后几年由于长时间的抽烟,得了肺病,给老人带来了许多痛苦。刚有病时,身体并没有什么特别不适,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病越来越严重;每天要靠吃药、打针、吸氧来缓解肺病带来的痛苦;在这期间,就是病着,父亲也从来没有休息过,在老人的世界里,可能就是这样,生命不息,劳作不止,哪怕是劳作时呼吸困难,只是停下来稍作休息,又继续劳动;这不是强迫,这是自然劳动的流露,这或许是老人感到“舒筋强骨“的方法方式。每次探亲休假,老父亲都是迎我很远,临走时送我到村口,总有恋恋不舍的感觉;我后来开车回家,不再步行送我到村头,病入膏肓的老爹还把我送到大门口上车,目送我很远,才颤颤巍巍地回家走去并微笑说一声“回去吧”,看似轻松的样子转眼就看到老爹泪流满面,想到这里,老人家回到家里该是多么的失落和不舍啊,我的心难过,在路上很久才能抚平内心的难受。

看到父亲一年不如一年的身体状况,我内心是多么的心痛而又无奈,想到临走时父亲卧床吸氧,骨瘦嶙峋的样子,又没有在家好好侍候老人,现在想起心里还在自我谴责和极端的后悔,只有每天的电话打给老人,用以慰藉我不安的心情和牵挂。最后的十年,父亲虽没有了生活上的困苦,但却经历了亲人离别之痛,先是他年已花甲的长子的病逝,后来是他年愈六十的二儿媳的离去,前年他大孙子的意外伤亡,老人家经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彻心之痛。我年近90岁的老父亲遭受了多大的悲伤和打击啊,老人无言语表,只有内心痛苦,作为儿子的我也不知去如何安慰爹和娘。

老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直至卧床不起。严冬是肺病的大敌,为了保暖,对房子进行了装修保暖,安装了空调,升起了煤炉,安排兄弟照顾好父亲的身体,为的是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和身边的及时所需,使老人家不会因冬天的寒冷而痛苦;可是,事与愿违,冬天就要离去,春天就要到来之际,父亲的病加重了,每次通话老人要求我回去,虽说后来头脑不是特别清醒,但表述要我回去的思路非常清晰;就在“五一”节放假期间,我和媳妇一起坐上火车回家探望病重的老父亲。回家的初衷是满足老父亲想我的心念,陪上几天就回来,可妻子预告说要做好老人走的准备,当时对妻子预告有所不屑,可到家后父亲还能和我交谈并要求我用他常骑的三轮车带他到他经常去的地方转转,不想第三天,再转回来回家的时候,身体抽搐、痉挛,我不知所措,在全家人呼喊中好转,当天晚上并能和全家一起吃饭坐在椅子上听我们聊天,中途由于身体不支到床上休息;谁知这一次回到床上再一次抽搐,在儿女们的呼唤和孙子(医生)的抢救下停止了抽搐而平静,但再也不能说话,只有呼吸和面部的痛容。这样坚持一晚于第二天中午呼吸突然急促,不多时就与世长辞了。

父亲的去世,我心里无比痛苦,没想到这次的探家是和老人家生前的最后一次聚别。当时看到摆在床前父亲的鞋子和生活用品,一时不知是好,仿佛就是幻觉一样,知道从此后,这双鞋父亲再也穿不起来,他的生活用具他再也用不上了。

老父亲的葬礼安排到了当天的傍晚,由于受政府殡葬政策的影响,葬礼简单而又隆重,我们在家的子女及亲人都参加了老父亲的葬礼,陪伴了老人家最后一程。

回想起父亲的一生,老人家经历过解放前旧社会的生活,也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幸福;虽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理解不了,但对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心存感恩的,他知道这些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共产党就是毛主席;早在前几年,一向花钱比较谨慎的老父亲用自己卖羊的钱专门请了一尊毛主席的金塑石膏全身像放在自家的堂屋中堂位置上,以示对党的信任和对毛主席的尊重。我知道这是他由衷的;他不是党员,但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辈子跟着党走,从不给国家和集体找麻烦,我为国家多种粮,种好粮,自食其力,不劳烦别人,他人生最感叹的是:我这一辈子值过了,儿孙满堂,生活幸福,能活到这么大年龄值了!

父亲的去世,在当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悲痛,可过后,想起每次回家都有父亲的迎接、嘱托和促膝长谈,想起父亲睡过的床上空荡荡的,心就不由自主的揪紧一下;每每翻手机看看父亲生前的照片、视频,就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原来父亲离自己这么近,一切都好像在昨天,随手一个电话,就可以和他聊天,谈家常、说笑话,可现在的父亲再也回不到我的生活中了。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可在我心中却是伟大的;父亲的一生是辛苦的,可在我心中是值得的;父亲的一生是幸福的,可在我心中他还没有享受到我们儿女给他的更多的幸福。

清明节将至,远在天堂的父亲,你还好吗?但愿天堂没有病痛,不用再为儿女操劳,安息吧—我的老父亲。

由于疫情的影响,清明节原计划回家给您老人家扫墓祭拜不一定能实现,请您老人家不要怪罪,让我为您点亮一盏心灯,寄托无限的哀思和怀念,愿您老人家在天有灵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全家安康,祝福在天堂的父亲一切都好。

老爹,思念就是没有忘记,没有忘记就是永远在一起,您老人家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

公元二零二二年清明节儿祭拜

送给父亲的一首歌:

《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眼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你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感谢一路上有你

(送给天堂的父亲)

父亲的清明节(清明节祭父)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