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雨的诗,戴望舒的诗 雨巷有哪些意象

2022-10-05 21:04:44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1。《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

  1。《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
  诗人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最终消散,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
2秋季的雨的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
  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景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秋季的雨的诗,戴望舒的诗 雨巷有哪些意象

关于"雨"的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原是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情景,现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会清明的状况。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滨,秋风劲吹,荷花竞发,景色颇佳;而千村万户,野蔓满墙,笼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一片萧索。两句相对,以佳景更衬生民艰难憔悴之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秋雨,不禁心神飞驰,想象着归家后与妻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诉说自己在巴山夜雨时长夜难眠的相思。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元兵侵宋,国家遭难,山河破碎如风吹柳絮,个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借在蒙蒙细雨中傲独立的海裳花,寄寓作者与强暴势力不妥协的精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真切地写出了山雨来临前城楼风狂的情景,后来喻指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春夜幽居小楼,整夜听着风雨之声,想到杏花得雨绽蕾,明晨雨霁,叫卖杏花之声传来,心境不禁这之开朗。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徐俯《春游湖》)春雨中游湖,桥断被阻,何其怅惘;忽然间,柳阴下小舟悠悠而来令人喜出望外!未言情,而情却微妙地表达于曲折的细节描述之中。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诗人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当年那样那样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但思乡之情一直郁结在心头,那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思恋。
  

秋季的雨的诗,戴望舒的诗 雨巷有哪些意象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