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杀毒软件历史(中国杀毒软件淘汰了吗)

2022-09-30 20:56:1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不知道各位同学还记不记得自己用过的第一款杀毒软件,年轻的朋友可能用的是360或者腾讯电脑管家,网龄长点的朋友大概率用的是江明,瑞星或者金山毒霸。记得x平均还在上小学那会儿,每台电脑上都挂着那只名叫卡卡

不知道各位同学还记不记得自己用过的第一款杀毒软件,年轻的朋友可能用的是360或者腾讯电脑管家,网龄长点的朋友大概率用的是江明,瑞星或者金山毒霸。记得x平均还在上小学那会儿,每台电脑上都挂着那只名叫卡卡的小狮子,他会在windows xp的桌面上闲逛,睡觉,打呼噜,也是我玩过的第一个电子宠物。之后我还陆续用过卡巴斯基,金山毒霸, 360,火龙等等。仔细想想,那只小狮子也已经是20年前的事儿了。虽然现在部分人装机的时候还保留了个先下杀毒软件的习惯,但我们好像很久没有见过电脑病毒了,而那个病毒肆虐的时代似乎也已经过去,那我们现在还需要杀毒软件吗?用它的人越来越少,是不是意味着网络世界越来越安全了呢?大家好,我是沙平君,今天给大家聊聊曾经的装机必备杀毒软件。从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开始,电脑病毒就出现了。到了1988年,麦克菲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杀软nv sk,这才标志着商业化杀毒软件的开始。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由于互联网发展的还比较落后,大家普遍用一种叫防病毒卡的硬件来对付病毒,这种卡可以插在主机的任何一个扩展槽上,不占内存空间,他会在电脑上电自检的时候把程序挂在系统上,就可以对病毒实时检测了。 1991年,刚成立的瑞星公司研发出一款全新的防病毒卡,并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拿下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到了93年,瑞星的防病毒卡日销量已经接近1000套,毛利润达20万。

中国杀毒软件历史(中国杀毒软件淘汰了吗)

这个数字对于当时年销售量只有45万台的国内计算机市场来说,还是非常震撼的。但防病毒卡这种硬件不能及时升级病毒库,要是出了新病毒,你还得把它寄回去,非常麻烦,这时候已经有人开始自研国产的杀毒软件了,那就是江民公司的kv系列。 Kv系列最早只能消灭六种病毒,所以叫kv6,但随着病毒不停地出现变种, kv6肯定是不够用了,于是王阳明发明了一种叫广谱特征码的技术,通过添加病毒特征码来查杀变种病毒,不过这还是不能解决杀毒软件的滞后性。当时的网络并不是很发达,很多使用杀毒软件的人都不能及时更新。于是王家明想了一个方法,他把病毒特征码登在软件报上,跟着报纸每周更新,用户就可以手动添加特征码了。就这样, kv系列杀毒软件越卖越好。从1996年到1998年, kv系列一度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将同时代的其他软件厂商远远抛在后头。在那个盗版泛滥的年代, kv系列还能拥有100万的用户量,堪称是软件界的奇迹。而另一边,当瑞星反应过来的时候,防病毒卡早就大势已去,自家产品被王家明吊起来打,于是他们也开始转型做杀毒软件,但这时候再想打入市场已经非常困难了。瑞星的老大王生想到个好办法,跟联想,方正这些牛逼的硬件厂商合作,把瑞星作为预装软件放在电脑里,用这种蹭热度的方式来打广告,要光有这种手段也很难让瑞星站稳,杀毒能力不行的话,估计下场就跟ie差不多,所以瑞星急切的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而这个机会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 1999年4月26日,全球各地的6000万台电脑开始陆续瘫痪,那些中毒的电脑会被不断地写入垃圾信息,覆盖硬盘,直到bios被破坏,电脑崩溃。这就是当时最恐怖的病毒cihch只有1kb大小,却造成了十亿美元的损失。而瑞星之所以迅速崛起,就是因为他们是当时国内第一家清除了cih病毒的公司。

中国杀毒软件历史(中国杀毒软件淘汰了吗)

在之后的不到一年时间,瑞星的销量急速回升,月销量轻松超过十万套。直到2003年,瑞星一直都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年销量超过七个亿。可以说,只要你在国内上网,就不可能不知道瑞星。但与此同时,瑞星的竞争对手也出现了,那就是雷军的金山毒霸。为了抢市场,金山毒霸推出了免费测试和降价的策略,一度把价格干到50元,宣传自己是人人都买得起的高品质反病毒软件。要知道, kv 300的零售价是260元,九八百,瑞星的零售价是230元,而98年浙江省的人均月收入仅有771元,所以雷军这张降价牌打得非常成功,不到三年就在市场占有率上超过了老大哥江民,仅次于瑞星。于是,付费杀毒软件市场陷入了一场持续的价格战。在2000年初的这段时间,国内的瑞星,金山,江民三足鼎立,国外的卡巴斯基,诺顿,麦克菲群雄争霸,估计不少小伙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杀毒软件的。这是属于杀毒软件的黄金时代。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 2018年7月,一个叫奇虎360的公司横空出世,宣布自己的杀毒软件永久免费。在此之前,业内再怎么打价格战都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但360这个搅局者完全不讲武德,直接甩出一张免费卡降维打击了。属于是五年后,时任瑞星市场总监的唐薇跟媒体坦白,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的颠覆性,因为看不清免费模式要怎么生存,看不懂的不光瑞星,当时几乎所有的同行都不理解这种做法,大家觉得周鸿毅就是来做慈善的,也都没把它放在眼里。但360的商业模式压根就跟同行不一样,它用免费的杀毒给自己的浏览器,导航等等产品带来了大量的流量,用广告变现的方式来支撑杀毒软件的研发和维护。就在所有人还在等着360垮台的时候,它的用户数很快就突破了三亿,以坐火箭的速度拿下了中国杀毒软件的头把交椅。这段时间, 360把广告甚至打到了央视,他身后的瑞星和金山也被迫跟着一块跑。金山在2010年宣布永久免费,而瑞星苦苦撑到2011年,也彻底放弃了收费模式。到此,昔日的杀毒软件霸主接连退场,杀软的付费模式也彻底宣告落幕。再后来,国内的互联网开始了残酷而又无序的竞争,盗版,抄袭,低俗,吃相难看,没有对用户的尊重,也没有规则可言,杀毒软件也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杀毒,变成了啥都能干的网管。你们到处是夜有广告和垃圾新闻,这些玩意儿甚至比病毒还恶心,要是你装了好几个杀毒软件,你就能看到真正的流氓,打架不打招呼就像全家桶,随便篡改你的主页,不但用警告威胁的弹窗对你连哄带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夺你电脑的主控权。所以有人说是360毁了中国杀毒软件行业,因为在360出道之前,大家起码看上去都是正人君子。其实这种说法我也很难认同,因为在360破局前,杀软件就已经是浑水一趟。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还记得当年的微点案,这个中国杀毒软件史上最大的丑闻,可以说把行业问题暴露无遗,现在不了解这个事的小伙伴简单讲讲。 2005年,瑞星通过贿赂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处长于兵来陷害竞争对手,而这个对手是一家名叫东方微点的初创公司,公司创始人叫刘旭,他又是瑞星杀毒软件的设计师和发明者,也承认瑞星的总经理,我们前面提到的cih病毒就是他第一个解决的。在两年前,也就是2003年,刘旭辞职离开瑞星,随后研发了颠覆行业的主动防御技术,并创立了东方微点。而两年后,微点公司的新产品即将上市之际,公司的副总裁却因涉嫌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罪名被逮捕。非法羁押长达11个月。之后,李冰竟然还对外宣布破获了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他还指使办案民警把装有微点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直接送到了瑞星公司。这波操作下来,让东方微点几乎家破人亡,损失超过3000万。而在这之后,刘旭维权了三年,直到2008年9月,潜逃到南非的余斌才被捕归案,最终因贪污受贿和徇私枉法罪被判处死缓。整个事儿看上去像是两个公司之间的恩怨情仇,其实不然。周鸿在微博中爆料,微点案中有多家软件公司都参与做了伪证,其中也包括一项高举民族软件企业旗帜的金山公司,以及业界先驱江明公司。用教主的话来说,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需要的只是在火坑边上推v点一把,做个小小的伪证。可以说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这些公司已经不择手段,现在你知道我为啥说这行业本身就是一滩浑水了吧?现如今杀毒软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前隔三差五总会出现一些新的电脑病毒,但最近几年好像都没听说。但如果聊起杀毒软件,评论区指定能炒起来,装不装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到底有没有用?这些十年前就存在争议的话题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一边是杀毒软件在pc上逐渐销声匿迹,另一边却接连不断地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游戏服务器,企业网站,甚至政府部门的计算机都被病毒攻击过。那为什么杀毒软件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呢?难道电脑病毒真的变少了吗?很明确的说,并没有。这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上的数据,全年共计234211个新病毒,当年的毒王就是熊猫烧香,而到2020年,仅仅是勒索病毒一种就已经有78.1万个,而恶意程序的数量是4298万余个,这样的数量放在当年是不敢想象的。其实近几年也不是没有大规模的爆发过电脑病毒,比如17年爆发的勒索病毒,就让150多个国家超过30万台电脑都中招了,甚至咱们国内多个高校的校内网,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网站也遭到勒索, 18年爆发过大规模的挖矿病毒,这种病毒悄无声息的就把你的电脑变成矿机。所以说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危害性上,电脑病毒一点都没少,甚至上网环境要比以前更恶劣。那可能就有同学要问了,既然电脑病毒没有减少,那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呢?

中国杀毒软件历史(中国杀毒软件淘汰了吗)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那些能让你觉察到的病毒基本都不赚钱,所以自然就没人做了。早期的病毒基本都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类型,像cih彩虹猫这种,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为了炫技出风头,其实这种病毒还不如搞外挂赚的多,就算是大名鼎鼎的熊猫烧香,它的作者李俊也才不乏获利14万,而他后来搞网上赌场,两月就赚了几百万,想象一下,要是当年熊猫烧香隐匿发作,偷偷把你的手机号,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传到服务器去再卖出去,是不是要比单纯的搞破坏赚得多了?所以你就知道了,很多情况下你感受不到病毒,并不是因为没病毒了,而是它越来越隐蔽,从破坏到勒索,对软硬件损害小了,但危害一点没小。而他们的目标也从个人pc变成了公司,企业这类更有价值的对象,这些机构的设备可比你的电脑值钱多了。其次,杀毒软件的技术也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传统杀毒软件用的基本都是特征码加人工杀毒的技术,运用程序中某一段或者几段64字节以下的代码,作为判别程序病毒的主要依据,但如果出现变种病毒或者未知病毒,那病毒的特征码就很难描述,所以即时更新病毒库就非常重要。但现在出现了主动防御,白名单,智能码标识之类的技术,对病毒是宁可错杀1000也不放过一个。说白了其实就是方法论的转变,以前是先找到病毒再查杀,现在是没有身份的一律拘留,然后再去辨别好坏。当然这种技术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就是稍微有点问题的灰色软件也会被查杀,比如说修改器啊,鼠标宏之类的。另外系统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从dos时代到win 11,权限管理越来越严格,一般的病毒如果没有权限,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硬盘上写入任何不良信息,除非有能力绕过权限机制,比如利用zero day漏洞之类的。当一个zz漏洞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一台电脑,在黑市上可以卖到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而zz1旦暴露,很快就会被厂商修复。如果你是黑客,你舍得拿一个几十万美金的漏洞去攻击普通人的电脑吗?当然了,尽管现在个人电脑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大家已经不需要在桌面上有好几个悬浮球,但保持在网络上的安全意识还是依旧重要,打开奇怪网站和下一些奇怪软件这件事儿还是少干点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们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就是在手机上,在底层安全已经相对完善的条件下,确实比早期的pc时代要好上太多,起码你的账号不会突然被盗,钱不会无故消失,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但实际上,网络世界一点都不太平,我们被各家app合法的收集数据,被网络诈骗团团包围,就像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混乱互联网时代一样的野蛮,一样的毫无尊重,而这跟真正的病毒相比,哪个更危险呢?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你在评论区和弹幕里和我们互动,最后拜托关注一下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