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师死亡率最高的职业(麻醉师的职业危害)

2022-09-30 21:19:07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今年4月20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的麻醉医生潘传龙因为长期加班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仅仅不到48小时,关于他逝世的讣睾阅读量就突破了十万。令人潸然泪下的是,有网友翻出了潘医生七年前写的一条朋友圈,有时候我会

今年4月20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的麻醉医生潘传龙因为长期加班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仅仅不到48小时,关于他逝世的讣睾阅读量就突破了十万。令人潸然泪下的是,有网友翻出了潘医生七年前写的一条朋友圈,有时候我会这样鼓励病人,你怕什么呢?在手术的这几个小时里,我的死亡几率是你的十几倍,我们都不怕,你还在担心什么?正是这句话,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麻醉师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的死亡率为何会如此之高?其实,自打手术出现的那天起,麻醉师这个职业便诞生了。早期因为技术落后,医生为了控制做手术的病人,通常会用绳子把他们绑在床上,但在这过程中,巨大的疼痛还是会引发病人乱吼乱动。无奈之下,西方的医生开始借助钝器等器物从物理上敲晕患者,这便是最早的麻醉手段,但由于致死率过高,这种方式早就弃之不用了。

中国麻醉师死亡率最高的职业(麻醉师的职业危害)

今天的麻醉师除了要担负起让病人睡着,免去疼痛的作用,其主要的职责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术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手术前,麻醉师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相关的病例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心肺功能,因为事关手手术,成败更是重中之重,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就会立即联系主管医生,如果风险迟迟得不到解决,麻醉师甚至有权利阻止手术进行。第二,平衡药物,观察患者状态。为了让患者在手术中远离痛苦,麻醉是会平衡好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关键是甚至会注射安全剂量,让患者暂时忘记疼痛。如果你为这就够了,你就大错特错了。只要手术开始,麻醉时就要全程戒备,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乃至是各种生命体征都要被第一时间观察到。一旦有变,麻醉师要立即提醒医生,不然手术可能会功亏一篑。第三,术后的随访和后续评估。手术完成后,麻醉师还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要等待患者苏醒。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还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立即联系主治医师。如果手术是一台战争的话,那么医生就充当着正面部队的作用,而麻醉师既要担负前期的统筹策划,又要完成哨卡使命,危机时刻还要亲赴第一线与死神作斗争,战斗结束后还要紧握钢枪站岗守卫。可以说,麻醉师就是手术台上最累的那波人,他们的付出不仅是智慧,专注,有时更是生命,热血,而正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要求,连轴转的手术氛围吞噬掉了麻醉师的生命,令他们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是医生,但猝死的几率却比手术台上的患者还要高十几倍。 2017年,复旦大学上海浦东医院曾和上海交大附属第一医院联合签署了一份名为过度劳累是中国医生无声杀手的文章,其中特别写到,在诸多科室中,麻醉科医生的猝死率高达26%,远远领先业界同行。这是一份三甲医院麻醉师的收入,每月工资到手4000,奖金15000,除此之外还有2400的住房补贴和高达六万的年终奖。由此可见,麻醉师真的称得上是一个肥差了。可令人疑惑的是,目前我国麻醉师严重不足。就以湖南航天医院为例, 2020年该院一共完成了10420台手术,而麻醉科连主任医师加上住院医生一共仅14人,换句话说,这14个人要在一年内完成上万次的麻醉手术,因为任务量大,找不到替代者,他们就连值班时也要做平均七到八台手术。那么问题来来了,为何麻醉师如此短缺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麻醉师死亡率最高的职业(麻醉师的职业危害)

第一,考证难。据相关机构给出的数据,我国卫生职称考试整体的通过率大概在50%到70%之间,而麻醉学作为公认的难点,其通过率要更低。按照相关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师,仅拥有的学科知识就多达十几项,其中甚至不乏心肺脑复苏,机械通气,急性心力衰竭等普通人看都看不懂的说。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步,工作后每一场手术对于麻醉师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大多数时候,患者的生与死很有可能就是麻醉师一瞬间的决断,正因如此,我国能考取该证的人才少之又少。第二,地位低。因为麻醉师工作强度大,粘性高,在进修时有着先天的劣势,相较于临床科室,他们也许20年都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更别提有时间去做学术研究,拓宽人脉资源了。这就导致在绝大多数医院里,麻醉师是一个不被看好的职业,不管是收入还是仕途都远逊于其他科室,自然而然的该行业就人才凋敝了。第三,工作强度大,哪里需要哪里搬。如果说医院里要论谁最累,那绝非是这麻醉师没说,因为没有他就开不了手术。不管是无痛干将,还是小儿ct检查,还是肠胃镜,都离不开麻醉师,这就导致生多粥少。一个麻醉师必须得当两个三个月。在麻醉师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休息的概念,一个专业的麻醉师,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多晚,哪怕是凌晨,第二天也要准时上班,因为患者等不及病人的家属在哭泣。可以说,在当前这样一个麻醉师心稀缺的年代,每一个从业者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他们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拯救手术台上的陌生人。也许你想不到,医院里最忙碌的不是护士,也不是医生,而是麻醉师。 2014年11月,北京青年报报道了武汉协和医院麻醉师医生们的生活常态。这个科室里一共有90人,每天都在不停地穿梭于各种手术室,一直忙到凌晨才有人陆续离。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这90人中,除了少数的十几个人以外,其余的都要挑战生理极限,哪怕加班到第二天凌晨,当天还要照常上班,一刻都不能怠慢。除了以身作则,科室教授张世海率先给年轻人打了个样。他前一天连轴转做了15台手术,一直忙到凌晨2:15才下班。可隔天早上7:30,他又准时出现在医院,继续上岗。加班在这里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连轴转,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才是常态。合理的主治医生学费仅在三月份就完成了加班100小时的壮举,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麻醉师的家常便饭罢了。面对镜头,他也发过牢骚,有时候我感到自己已经达到生理极限了,但一想到手术台上的病人,又毫不犹豫地继续干下去了。很早就前国内的麻醉专业人士,新青年麻醉论坛站长周祥勇曾披露了一组数字,按照欧洲每万人配2.4个麻醉师来看,中国当前至少需要30到35万名专业麻醉人员,而当前我国的麻醉师仅为八到九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标准。为了填补这巨大的缺口,我国麻醉师们不得不拿命去搏,和时间和健康赛跑,而这一切只为了对得起自己当初立下的信念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负责。在此,我想由衷地道一声,国内的麻醉师们,你们辛苦了,希望政府能早日改善缺失的现状,让这极高的猝死率得以缓解。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