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2022-06-26 20:16:33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此前我曾回答过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几位皇后与最伟大的一位皇后(唐太宗长孙氏)孝昭帝;今天再回答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几位太后与最伟大的一位太后(待定,后面再交代)。先说最著名的十几位太后:秦国宣太后芈八

此前我曾回答过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几位皇后与最伟大的一位皇后(唐太宗长孙氏)孝昭帝;今天再回答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几位太后与最伟大的一位太后(待定,后面再交代)。

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先说最著名的十几位太后:秦国宣太后芈八子(史上第一位有名分且有史书记载的太后)、秦始皇母亲帝太后赵姬、西汉吕雉太后与窦太后、东汉阴丽华与邓太后、三国曹魏卞太后、北魏冯太后、大唐武则天、北宋刘娥太后、辽国萧绰太后、清初孝庄太后、清末慈禧太后。

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这十几位太后与前面所说的十几位皇后,有8位是相同的,即吕后、窦后、阴后、邓后、冯后、武后、刘后、萧后,她们既是皇后又是太后(另有5位只做过皇后、没做过太后,即汉武帝皇后陈阿娇与卫子夫、唐太宗皇后长孙氏、明太祖皇后马秀英、明成祖皇后徐仪华);5位不同,即宣太后、赵姬、卞太后、孝庄、慈禧,她们没做过皇后、只做过太后。

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这十几位太后,有哪几位是非常伟大的?我觉得这9位都不错:芈八子、吕雉、窦太后、邓太后、冯太后、武则天、刘娥、萧绰、孝庄。其中最伟大的一位是谁?很难取舍,最后还是确定为清初的孝庄。

孝庄文太后(1613~1688),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族,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之次女。先后为皇太极侧福晋、永福宫庄妃,顺治帝圣母皇太后、昭圣皇太后,康熙帝昭圣太皇太后。崩逝后葬于清东陵之昭西陵。

孝庄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后与女性政治家。她在做皇太极的妃子时,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只身进入关押明朝败将洪承畴的牢狱,说服他降清。还有她与多尔衮的感情纠葛之类的野史,这些就不多说了,关键在于她是儿子顺治的皇太后、孙子康熙的太皇太后,先后数十年辅佐这两代君主,使得满清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落后政权,在进入关内后,统治中华如此一个泱泱大国、文明古国,却能于短短的时间里实现平稳、顺利过渡,迅速发展成为古代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并培养出“千古一帝”康熙,这太不简单了!清朝能坚持长达267年(1644~1911)之久,而不像此前的元朝那么短命,与早期奠基之初打好了扎实、雄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孝庄的才干与成就,将更加看得分明。

更重要的是孝庄还很低调、务实,不专权、强悍,没有搞垂帘听政、临朝称制之类,而是站在幕后真正辅佐、支持、配合康熙,其个人生活又节俭朴素,信仰佛教,清心寡欲,并亲自参与赈济;且高瞻远瞩,宏观把控,抓大放小,给康熙以自由空间、独立治国,只是在最棘手的问题上才出面解决之,在最关键的时刻才拉扯他一把。这就更难得、更伟大了!

康熙帝评价孝庄文太后:“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帝评价孝庄文太后:“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为什么隋炀帝后没人称帝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是简单的为什么自隋炀帝后没人称帝,而是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我们称呼皇帝都是XX帝,而在隋炀帝之后我们称呼就变成了XX宗、XX祖。

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隋炀帝之前和之后称呼的不同在隋炀帝之前,我们一般称呼皇帝的简称都是XX帝,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隋文帝、隋炀帝等等;在隋炀帝之后,我们一般对皇帝的简称就变成了XX宗、XX祖,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清高祖等等。这种称呼方式其实是有区别的,在隋炀帝之前,我们一般简称皇帝为XX帝的叫法称呼的是谥号,而在隋炀帝之后,我们称呼XX宗、XX祖的叫法则称呼的是庙号。

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孝昭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后都有谁?

谥号和庙号有何不同?谥号制度成形于西周,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只要是名人,都可以获得谥号。比如,周朝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得有谥资格;汉朝规定只有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只有得谥资格;唐朝二品以上官员有得谥号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广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庙号”。相对于“谥号”,庙号是皇帝专用的。最初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然后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一般开国皇帝必称祖,其余后继之君多称宗。

为何之前多称呼谥号而之后多称呼庙号?在庙号刚刚出来的两汉时期,国家对于庙号的使用比较严谨,必须有大功劳的皇帝才允许使用庙号,整个两汉时期,只有七位皇帝才有庙号,他们是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汉世祖刘秀、汉显宗刘庄和汉肃宗刘炟。

不过,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由于他们很多是原来汉文化圈之外的民族,所以他们对于庙号这个问题就不太严谨了,庙号开始逐渐泛滥,由此导致从此之后所有的皇帝无论是有功,还是无功,他们都有庙号。

所以,在隋炀帝之前,如果我们以庙号来简称某位皇帝,那么很多皇帝都没有称呼,就没法对他们进行称呼,因此我们约定成俗的是以谥号来称呼他们。

隋炀帝之后呢,随着庙号的普及,每一个皇帝都用着谥号和庙号,但是谥号为什么被抛弃而改用庙号了呢?这是因为,在唐朝之前,对于谥号的使用都比较简略,往往一两个字就行了,比如汉文帝是“孝文皇帝”、汉景帝是“孝景皇帝”、隋炀帝是“明皇帝”(隋)、“炀皇帝”(唐)。

而到了唐朝之后,“画风逐渐变得扭曲”,皇帝的谥号是越来越长,唐代皇帝谥号最五字或七字,宋代皇帝是十六字,明朝皇帝是十七字,清代皇帝则最多,多达二十四字。比如,唐玄宗,他的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仁宗,他的谥号是“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朱元璋原谥“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永乐元年,加“神圣文武”四字于原谥之上。嘉靖十七年,加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清光绪帝的谥号是“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由于从唐朝开始,谥号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不好用,所以默认成俗的从唐朝开始,之后的皇帝的简称就成了庙号了。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