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2022-06-12 13:52:03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是营养专家,说不出方方面面的各种数据,但我是农村人,从小就钓黄鳝,捉黄鳝,吃黄鳝,从我的口感,吃后的身体反应,我认为黄鳝越大越好吃,越有力道望月鳝。以我的

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是营养专家,说不出方方面面的各种数据,但我是农村人,从小就钓黄鳝,捉黄鳝,吃黄鳝,从我的口感,吃后的身体反应,我认为黄鳝越大越好吃,越有力道望月鳝。

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以我的看法,黄鳝在二两以下的,就叫小黄鳝,二两到半斤的,属于中等黄鳝,半斤到一斤的属于大黄鳝,一斤以上的属于特大黄鳝。我钓过最大的黄鳝一斤四两五,吃过最大的黄鳝一斤八两,平常吃的黄鳝多在二两到半斤之间,因为这种体量的黄鳝较多,且容易捕捉到,半斤以上的黄鳝就稀少了,一斤以上的黄鳝更是可遇不可求~

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黄鳝身上有粘液,滑不溜秋的,所以杀黄鳝也是一门技术活。我小时候杀黄鳝,拿一根本棍,直接将黄鳝头部砸碎,然后再用剪刀刺开肚皮取内脏,结果吃黄鳝的时候黄鳝头部都是碎骨,有碍口感。现在杀黄鳝釆用锋利剪刀,剪断黄鳝颈椎骨,黄鳝就不能动了。

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黄鳝的血不是很多,据说黄鳝血有很多功效,但也有一点毒素,我从没有收集过黄鳝血,也没有吃过黄鳝血。黄鳝体表上的粘液,据说也有营养,这一点我不赞同,黄鳝外体肯定含有细菌,而且粘液也容易粘上其它脏东西,看上去也腻歪,我杀完黄鳝,切成段,然后再撒上盐,搅拌,将粘液洗净。

黄鳝有三种做法,一是小黄鳝置开水中烫的半熟后,用小刀片从背上椎骨划两下,能划出两条肉丝,黄鳝丝炒韭菜,炒大洋葱,蒜苔,都是极品菜。二是黄鳝炖汤,越大的黄鳝炖的汤越白,其汤味美且具营养,但是黄鳝的肉就有点素淡了。三是黄鳝红烧,红烧黄鳝搭配腊肉或咸肉最佳,鲜猪肉也行,姜蒜葱,花椒等佐料一应俱全,红烧的黄鳝肉香味美,其浓缩的汤汁浇米饭也非常可口。本人多年来一直倾向于红烧黄鳝,觉得黄鳝红烧,味道更胜一筹,且百吃不厌~

小黄鳝肉质鲜嫩味美,大黄鳝肉质板实,汤汁鲜浓味醇,越大的黄鳝吃了后,明显感到体热力足,本人有健跑习惯,吃完大黄鳝后,跑步时觉得腿弯子明显有劲,耐力悠长。我小时候听大人讲,说有位渔民捕到一条二斤多重的黄鳝,食用后昏昏睡于船舱,一觉醒来,觉得浑身力量充沛,习惯性伸了一个懒腰,竟将小木船踹散了架…所以,大人们都说大黄鳝人吃了生力,体质弱的人吃了还会流鼻血~

综上所述,小黄鳝味美,大黄鳝既味美又吃了生力,能生力道,这是本人切身体会,也是大人口中一致说法。我想既然吃了大黄鳝能浑身生力,就说明大黄鳝营养价值高于小黄鳝~

此问题就此作答,纯属个人体会与看法,我所说的黄鳝只限于野生的黄鳝,人工饲养成的的大黄鳝,就不一定越大越好吃了。我的观点仅供题主及条友们参考,有同感的或不同见解的条友们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大家共享共乐!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黄鳝为什么能在干的泥里生存?

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黄鳝也称鳝鱼,分类学上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身体像蛇,但没有鳞,体表光滑,颜色因生存的水域不同分为青色和黄色两种,自然条件下喜欢生活于安静、水草丰富之地,常栖息于水体底部或泥中,好钻洞,但是也没有像题主所说的那样“能在干的泥里生存”,其实也还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行的:

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首先是土壤也要湿润才行,这样才能便于其钻洞,同时温度要适宜,否则超出了它有生存温度也是不行的。那鱼黄鳝为什么能在离开水体后钻入湿的泥中也能存活呢(事实上只要有一点水湿润一下离开水放在岸上同样能活)?这主要还是与其身体结构相关:

望月鳝,黄鳝是小的营养还是大的营养?

我们都知道大都数鱼是用鳃来完成呼吸的,但是黄鳝不一样,黄鳝的鳃基本退化,只留一点痕迹,不能进行独立的呼吸作用。但是黄鳝的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黏膜充满毛细血管,这是黄鳝最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所以常常看到黄鳝的头伸出水面直接在吸取空气中的氧气,把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中的氧气与口腔内壁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甚至是没有水只是有点潮湿泥中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在阴凉处亦不会死亡。

也正是因为其有这一物性,黄鳝与其它鱼相比很难一次性将其杀灭,当黄鳝遇到药物或是生存环境没有水时都可以钻进泥中躲避,当环境适合时再出来,所以其适生存能力别强。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见解,可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