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贝渚,南宋大臣虞允文为何能名垂青史?

2022-06-06 21:20:09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虞允文能够留名史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主持了采石之战矶贝渚。可喜的是,虞允文凭借此役的重大影响而名扬后世,远超诸多前辈及同僚,甚至自己的君主,成为了“以少胜多”战役、“力挽狂澜”等等名词的经典例子。【采石

虞允文能够留名史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主持了采石之战矶贝渚。

矶贝渚,南宋大臣虞允文为何能名垂青史?

可喜的是,虞允文凭借此役的重大影响而名扬后世,远超诸多前辈及同僚,甚至自己的君主,成为了“以少胜多”战役、“力挽狂澜”等等名词的经典例子。

矶贝渚,南宋大臣虞允文为何能名垂青史?

矶贝渚,南宋大臣虞允文为何能名垂青史?

【采石之战示意图,取自网络】

可叹的是,虞允文一般为人所知,仅限于此役。你如果问大部分知晓“虞允文”这个名字的人,他有什么成就,估计除了能说出“采石之战”这几个字以外,也只能挤“抗金”、“爱国”之类的词汇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许多人喜欢称虞允文为“名将”。但就我个人而言,不认为虞允文是名将,更喜欢称他为名臣,或者说是文臣掌兵者、文臣督师者,他本人自采石一役外,也几乎未再亲自指挥过军队。反倒是在四川时,虞允文以勤练锐卒为务,当然,这是另一说了。

关于宋人以及后世史家对采石一役的评价,颇有过夸之处:

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脱脱、阿鲁图等《宋史》)

古今水战,采石比赤壁尤奇且难。周瑜主将,而允文书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瑜有孔明为犄角,而允文只手也。(明人丘濬评)

虞雍公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与张魏公相上下。(杨慎《太史升庵文集》)

当然,还有一位伟大元勋的评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采石之战被过分夸大,甚至与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相提及(当然,到底合不合适相提并论可以另做讨论),虞允文也被越级拔擢,成为南宋一个时期的抗争代表,这与韩世忠大仪镇之战被拔高也有一定相似之处。

【虞允文塑像,取自网络】

不过,虞允文被后人铭记,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像开禧北伐之中,宋军的腐败昏聩令人咋舌,然而,勇将毕再遇的“异军突起”却像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一抹光亮,闪耀在这个昏沉苟且的时代中,所以,毕再遇肯定会,也应该被拔高。

就拿现今对明星的偶像崇拜一样,为什么有稳定的“人设”(当然,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并没有人设),就是因为他们最需要一种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来一次次稳固“粉丝”群体对他们的喜爱。

而把这个似乎不搭噶的例子套用到虞允文身上,就是想说:初识史书中的虞允文,是因为采石之战,但真正能让人真心喜爱甚至研究“虞允文”这个人(或者说是史料中的虞允文),靠的可不止是采石之战。

至少就我来说,初次惊艳的是虞允文以一介书生指挥弱宋兵卒大破金军,之后持续让我产生对虞允文兴趣的,是虞允文一生的事迹:出使金国的预见、采石之战的勇于担当,宣抚地方时的坚持抗争,拜相后的拔擢、凝聚贤才及整顿国政,出督四川时的厉兵秣马。

虞允文在他的时代,并不是唯一的抗争派,但他在一个时代里,确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网友自制毕再遇游戏形象,取自网络】

正如《宋史》所说:“(虞允文)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

虞允文的一生,是一种人格,一种理想与时代的抗争,正是他的担当,让他与岳飞、毕再遇、孟珙、文天祥诸人并肩,成为了整个士人阶层的先驱者,昏暗时代下的闪闪光亮,足以照耀整个王朝,流芳百世。

朱元璋如何击败了陈友谅舰队

1、陈友谅 杀主嫉能,众叛亲离。杀了倪文俊、赵普胜,徐寿辉等。同时自己穷奢极欲背离了普通部下。在战略上患得患失,没有奔袭应天专攻洪都不胜,在湖口一战多有失误,杀俘,从骄战演变为怯战。

2、朱元璋 任用贤能,广树恩德,同时注意发展实力,利用陈友谅的错误,分化其集团。

朱元璋最正确的的策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概括地说,就是要加强军事力量,保住自己的地盘,在防守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经济实力,以充足的给养支持军队和政权;不要过早地暴露称王称帝的意图,不到时机成熟决不轻易出击,以避免遭到竞争对手的嫉恨和攻击。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