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规模有多大?

2022-06-03 07:13:2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规模很小日本战国。用几十个人就能打下一个战役。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丰臣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

规模很小日本战国。用几十个人就能打下一个战役。

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

丰臣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俣城一夜筑城,进一步得到织田信长赏识,为后世所称道。

修筑墨俣后,织田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

扩展资料:

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

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

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

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时代特征:

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社会转型期。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向近代过渡。

政治上,分裂走向统一,前武家时期政治制度转变为后武家型。

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倾向出现。民众有了自觉意识。思想上更加开放自由。

应仁之乱后幕府威信日渐衰败,其控制全国大名的能力也被逐渐被破坏殆尽,最后被织田信长驱逐而灭亡。

而各地原有的守护大名有的受到该国国人的国一揆暴动挑战(如安艺武田氏被毛利氏发动国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守护代所取代有的甚至被宗教性的起事一向一揆推翻。“下克上”的风气弥漫着整个日本战国时代,同时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

总结评价: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

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阪。其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如何评价日本的战国时期?

从室町幕府末期1467年的“应仁之乱”,一直到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政权,大约150年时间里,先由“应仁”的东、西两军大乱,变成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枭雄一脉相承的霸主、统一、再统一。由此,日本战国时代又分为四个不同时期。

日本战国,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规模有多大?

 

日本战国,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规模有多大?

点燃日本战国导火索的“应仁之乱”是中国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复印微缩版,日本各地大名,趁着室町幕府和管领守护日渐虚弱之际,趁机扩充武备,相互攻伐,抢夺地盘。期间,有背叛,有权谋,有忠肝义胆,也有尔虞我诈,但是最终真正统一和稳定全日本的,是忍辱负重,是装傻充愣。

日本战国,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规模有多大?

 

第一阶段,应仁之乱的时间长达十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幕府管领细川胜元和守护大名山名持丰之间的武装争斗为序端,开启了内部东军和西军的长期内耗,各地大名在此过程中纷纷选边站队,或依细川家的东军,或附山名家的西军。战况持久,导致原有幕府领治国的大名势力,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快速崛起,不断有大名造反,抢夺地盘,造成既成事实,获得幕府的默许,长期的以下犯上,开始在日本各地迅速蔓延,室町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

 

第二阶段,应仁之乱结束以后,混战并没有平息,各地大名,动刀调兵变成家常便饭,织田家作为斯波氏守护代家臣的地位快速上升,等到“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横空出世的时候,织田氏已经给他留下足以撼动近畿地区的武备力量。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织田信长以2000人,打败了当时强大的今川义元的4万联军。在连续突破三次“信长包围圈”以后,织田信长控制了越前国、美浓国、尾张国、北伊势的广大地区。织田信长依靠自己距离京都近的优势,又组建织田军迅速进入京都,成功完成了对于战国大名,极为重要的”上洛”举动。同时,织田信长,提出“天下布武”的行动纲领,号召武家政权统一日本,此时的他,势力膨胀,已经出现霸主趋势,似乎统一全日本指日可待。

 

第三阶段,正当织田信长在最辉煌的“布武”时刻,却突遭手下心腹明智光秀的暗算,死在了本能寺,织田家臣陷入权利纷争,之后,从小跟随织田信长的羽臣秀吉,也就是那个笑傲江湖里,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在与主要对手柴田胜家的争斗中获胜,实质成为了织田信长“布武”纲领的遗产继承人。丰臣秀吉比织田信长更务实,通过收缴民间兵器,颁布“刀狩令”,明确了武士与农民和商人的区别,强化了武士地位。通过保护寺庙,获得了当时强大的僧兵支持。通过对九州和四国地区的连年征伐,终于在1590年的小田原之战和攻占北条氏地盘以后,获得了日本东北著名悍将伊达政宗的主动投降,此次,全日本在经历133年的战国乱世之后,第一次重归一统。

 

第四阶段,丰臣秀吉虽然暂时在地理上完成统一,但没有从心理层面统一各地大名。因此,丰臣秀吉在统一全日本以后,立即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以期通过对朝战争,抢夺更多战利品犒劳大名,巩固自己的“太阁”位置。可惜,丰臣秀吉还没等战争结束,就抢先挂了,留下孤儿寡母,管不住骄兵悍将。最后,不得不在丰臣秀吉遗留的“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和“五奉行”的石田三成之间,一决雌雄,在双方关原之战的决战中,“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胜出。忍辱多年,装孙子,送人质的德川家康,终于在暮年高龄,摘到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桃子”。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