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称为,对唐代三大诗人你有什么认识?

2022-05-22 07:57:24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被称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先世于隋末因罪流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伊塞克湖西北楚河边)。幼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显(今四川江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称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先世于隋末因罪流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伊塞克湖西北楚河边)。幼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显(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病歿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白居易被称为,对唐代三大诗人你有什么认识?

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怀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也接受道家蔑视传统和权贵、追求自由返于自然的影响;又兼有游侠、策士、酒徒一类人的气质。

李白才华横溢,诗风奇特,飘逸如仙。同代诗人贺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为“谪仙”。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也是则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号广为流传。诗现存九百多首,用豪放笔调抒发自己的理想,内容十分广泛。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而风格之雄奇豪放,更前无古人。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新的高峰。

最为世人传送的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渡荆门送别》、《登金陵凤凰台》、《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后改名为《李太白全集》)是旧注中最为详尽的本子。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属河南省)。出身小官僚家庭,诗人杜审言之孙。安史乱起,政局混乱,颠沛流亡。最后,病死在湘水上。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但有所突破。一生历尽忧患,遭遇坎坷,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真切认识,对人民疾苦有深刻体会。

其现实主义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写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史上称为“诗史”。

如果说“诗史”的称号是从杜甫作品的历史价值角度来评价的话,那“诗圣”则是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个评价在诗界是至高无上的。在艺术上,其虚心而有创造性的吸取前人的成就,刻苦探索,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兼工各体,以古体、律诗最擅长,达到了古典诗歌主义的高峰。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最为世人传诵的作品有《北征》、《春望》、《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和“三吏”、“三别”等。有《杜少陵集》,收诗一千四百余首。

白君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先世太原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境)。晚年筑室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傅。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浮糜诗风。,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早期所作一百多首政治讽喻诗。遭遇贬谪后,意志逐渐消沉,创作也丧失战斗锋芒,以“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的讽喻诗。

著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语言优美而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影响极为深远。相传老妪能解他的诗。有影印宋刻《白氏长庆集》和今人顾学颉校点《白君易集》。

总之,李白号“诗仙”,其作品飘逸超迈、清新自然,流溢着丰厚的老庄精神;而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稳健典雅,沉郁顿挫,包蕴着深沉的儒家情怀。

白居易为什么也被称为诗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郢(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父亲原先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

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 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 翰林学士。元和四年,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元和年间任左拾遗, 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他受到权贵们的切齿痛恨。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

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 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

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 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 一种僭越行为,于是他被贬谪为江州刺史。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白居易才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

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 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当时朝中混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 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

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70岁时致仕。晚年他仍然勤于政 事,做了不少有益于民的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

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

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

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所生活的70多年里,正是安史之

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

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

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他指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

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

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的传

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

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的这种

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

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当时偏重形式的

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避免艰涩华艳,应

当质朴易懂,人人能诵。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

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

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 “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

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

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

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他的

诗在当时流传极广,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以至于少儿老妪都能随口吟

诵。
  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的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

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受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 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歌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存白居易诗近3000余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著 有《白氏长庆集》71卷。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相比,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