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2022-04-28 09:10:3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历史就像一个“万花筒”,照出了过去的岁月,五花八门袁珙。历史上的宰相也不少,有名的也很多,而在明朝时期有一个很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是朱棣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人,但是为什么要把姚广孝称为是“黑衣宰

历史就像一个“万花筒”,照出了过去的岁月,五花八门袁珙。历史上的宰相也不少,有名的也很多,而在明朝时期有一个很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是朱棣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人,但是为什么要把姚广孝称为是“黑衣宰相”呢?

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这就要来聊一下靖难之役了,建文帝登基决定减少藩王权利,实行了“削藩”,朱棣为了保全自己,不得已发动了一场“靖难之役”。

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这个藩王制度呢?是朱元璋在生前制定下来的,他将24个后代封为藩王,受封的藩王在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署,地位相当之高,还可以有自己的护卫甲士。

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朱元璋这样做原本就是想加强皇室的力量,但是没想到后来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之后,却让这叔侄之间产生了嫌隙。

在朱元璋死后,各个藩王的势力开始强大,以朱棣为其中的佼佼者。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朱允炆下手整治藩王制度。

燕王朱棣戎马一生,他可不想自己的势力衰弱下去,于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直接威胁了朱允炆的皇权。

而姚广孝何许人也,他就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人。他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佛学家。在姚广孝的策划之下,燕王仅仅凭借一地之兵,战胜了一国之兵,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不得不说,姚广孝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朱棣继位之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

朱棣能成功得益于姚广孝的辅佐,所以朱棣是非常尊重他的,称呼姚广孝也是“少师”。

但是姚广孝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僧人,而僧人所穿的衣服中有一种黑色衣服,因此,黑衣宰相就是指那些能够参与到政事当中来,并且在其中的影响力还非常大的僧人。

历史上有哪些人的跨界堪称完美

说到完美跨界的事儿,看了上面的回答,王阳明啊,苏东坡啊啥的,名头都很大,也确实跨得都很完美。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稍微冷门点的人物,细究一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郦道元,南北朝人。

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郦道元这个人呢,初高中的小朋友可能还能有点印象,毕竟他所著的《水经注》中一篇《三峡》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必学必背的篇目。其中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的凝练到位,譬如说三峡高他说“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三峡的水急他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说春冬之趣他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如果没有稍作了解,我当初也理所应当地以为他不过就是个文笔好的人,或许只是个文人。

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袁珙,姚广孝为什么称为“黑衣宰相”?

而事实上,他是个地理学家,看起来也挺合理的吧,观察这山山水水也应当是个地理学家。不过呢,地理学家其实算是他兴趣养成的一个副业,他曾经还是个将军,是个带兵打仗的达人。比如说在孝昌初年,梁朝派遣将领攻打扬州,然而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诏令道元为持节、兼侍中、兼行台尚书,调度各军,依照仆射李平的先例。军队到达涡阳,叛军战败撤退。后郦道元追逐讨伐,多有斩杀俘获,被授任御史中尉。

他的稳定的正经职业呢,是北魏的官员。他本就出身官宦,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以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军师。而他呢,北魏迁都洛阳后,先是担任尚书郎,后因执法清正,又被提拔为治书侍御史,之后又做过郡太守、刺史、河南尹等多种职位。他做到什么地步呢?《北史》中称:“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做地理考究,他所著的《水经注》后衍生出来了郦学,开创了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他坚决反对秦朝以前的“虚构地理学”,注重野外考察,铸成了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就像刚开头提到的,《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内容扎实可靠的地理学著作,它的文笔绚烂,民俗等人文内容也相当丰富,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一个北魏的官员,能带兵打仗,能野外考察,能著书论文,这应该也能算是一个完美跨界的例子吧?

TAGS: 广孝  宰相  黑衣  八门  五花  万花  明朝  称为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