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辰,古代十二时辰是如何划分的?

2022-04-13 07:52:03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代的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代的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已时(0卯寸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未时(13时至15时):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酉时(17时至1卯寸):日人,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戌时(1卯寸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古代的时辰,古代十二时辰是如何划分的?插图

古代十二个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旧时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 为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 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为名称。十二时辰 制自西周时就已经开始使用。汉代又将 其命名为夜半、鸡鸣等十二种名称,也 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具体如下: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夜最深的时候。
  (23时至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雄鸡大概 在这个时候开始鸣叫。(1时至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 曰旦等,东方泛白,太阳即将升起。(3时至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 旭日等,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5时至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也就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已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 中午。(卯寸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太阳位于中天。(11时至13时)。未时: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映。(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即吃晚饭的时候(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 晚,艮P太阳落山的时候。(170寸至190寸)。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 晚等,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19 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 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 了。
  (21时至23时)。

古代的时辰,古代十二时辰是如何划分的?插图1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