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2022-03-20 23:55:1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我们常用“巨婴”来形同生理上已经成年巨婴心理,但心理上还滞留在婴幼儿水平的一类人,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按照社会规则来为人处事和解决问题,典型的外在表现就是自私、脾气大,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又难以

我们常用“巨婴”来形同生理上已经成年巨婴心理,但心理上还滞留在婴幼儿水平的一类人,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按照社会规则来为人处事和解决问题,典型的外在表现就是自私、脾气大,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又难以独立生活。

武志红老师认为所谓“巨婴”具有最主要有两个特质,一是全世界都要围着我转的“全能自恋”,就像婴儿早期无法觉察到周围环境而产生的“以我为主”。二是脱离现实的“偏执分裂”,无法接受质疑和挫折,一碰即碎。巨婴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无原则溺爱和过度的包办保护,父母带给了你“无所不能”的错觉,一旦脱离他们的庇护就不得不面对“无能为力”的事实,习惯性拿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去解决问题,自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拎不清,情绪化,没担当,无界限,给自己和别人都造成困扰。

其实题主不尽然是个“巨婴”,从你的表述中能够看出,你有着一定的自我觉知能力,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有愿意改变的意愿。我很欣赏你“不当巨婴”的勇气,但也想建议你不要“着急长大”,长大并不是一夜之间或者一蹴而就的。你才刚刚要成年,并且出国为你提供了一个脱离原有舒适区去适应去成长的很好的契机,所以大可不必苛责自己或者逼迫自己,从自我觉知中认识自我,学习和适应社会规则,增加理性思考的能力、对情绪的控制力以及对责任和压力的承受力,发展更加独立自主的自我。

“巨婴”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巨婴这个词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出来用来描述人格障碍的。中国心理圈有个别学艺不精,并别有用心的人。专门把这个词引入之后特指中国。那些整天,指责中国人是巨婴的人,不是学艺不精。就是故意使坏。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巨婴这个词是对中国人的污名化,就如同一百年前,说自己是东亚病夫一样的幼稚。中国人的人格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都是健康的。甚至比有些国家的人要好的多。请大家自觉抵制巨婴这个词。

《聚英国》这本书,是专门从从心理学科角度来一一详细解释,被有目的的人滥用的巨婴这个词的来龙去脉的。

想要更深刻的理解这个词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

巨婴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巨婴国》遭下架,引发了各界的热烈讨论。其实该书自出版以来,就饱受争议。在下架通知函中,白纸黑字写明“因质量不合格,被召回”,不少专业人士对“质量”二字进行了另一番解读。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巨婴国》究竟是本什么书?这本书,近500页,43万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绿色的封面上,几排胖胖小人儿,中间竖起三个大字:巨婴国。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国内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自带弹幕的红色腰封上,密密麻麻都是字: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思索21年,书写5年,至今为止最重要作品。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巨婴心理,感觉自己是“巨婴”,该怎么办?

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都是婴儿。

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简单粗暴的直男做派,让人不明觉厉。

在自序里,作者武志红(以下简称武作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巨婴论”的诞生:

2012年的年底,看电影《1942》时,一个清晰的概念跳了出来——“巨婴”。

电影中一个镜头:军需官去妓院,老鸨给他安排东家的女儿,他将要上一个17岁的姑娘,却大喇喇躺在床上,要女孩像个老妈子一样先伺候他。这一幕让我觉得很是恶心,也因他肥头大耳,我联想到,他就是一个巨婴而已,要一边吃奶,一边做性事。

这个概念一形成,我随即有了一个强烈感慨:天啊,巨婴,好像是我们大多数国人的共同写照,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书中,武作者这样阐述道: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这是国内精神分析学界的一个基本共识。

我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我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6个月。

心理治疗圈里的朋友多认为,日本发展到了肛欲期,甚至是俄期,但我非常怀疑他们是否到了肛欲期。这个精神分析界、心理治疗圈里都有谁?黑人问号脸!精神分析界、心理治疗圈属于你一个人的吗?告辞!(此处应有表情包)

话说当年,牛顿因为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笛卡尔因为一只苍蝇发现了解析几何……而武作者因为看到同学们在说说笑笑,就去探索人、中国人……继而提出了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进而有了“巨婴”这个概念的出现。

《巨婴国》中,武作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初生的婴儿的有三个典型特征:

1、病态共生:婴儿和母亲,是完全的共生体,这就叫母婴共生。但是当孩子进入了成人,心理模式上还是和婴儿期一样,就叫做病态共生。

2、全能自恋:婴儿感觉这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他所有的愿望都应该得到满足,他是神,和外在世界是对立的。

3、偏执分裂: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应该逐渐意识到自己和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人,他应该成长为另一个人,即自我觉醒,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也该意识到他是众生中平凡的一个,世界不可能按照他的心思运作,和世界也不能保持对立。

仔细琢磨的话,我们不难看出,“巨婴”这个概念并不是武作者研究出来的,而更像是他的一种对精神分析某些论断的解读和引用。而“巨婴论”,是他先从部分现象中领悟出了“巨婴”这个概念,然后再按着这个概念去找寻各种案例、现象进行解释。

比如用各种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事例来说明一些中国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用屡见不鲜的成年人因为一点小挫折或批评而做出的过激反应事例,来说明一些国人过于脆弱;以某著名钢琴家和他的父亲之间关系的例子来阐述“共生”的一种,即父亲通过“重压”儿子学琴,将自我寄养在孩子身上……而似乎更能证明“巨婴”的,则是另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国人的情感模式就是“找妈”。

其实,对于“巨婴论”,让我们感到挺疑惑的是,什么时候人的心理得符合武作者发明的“标准”了才算合格?一言不合就是“巨婴”?

按照这个逻辑思维,乔布斯是孤儿,心理有缺陷,乔布斯也挺自恋、挺以自我为中心的,怎么着也得算个大号“巨婴”,但不妨碍人乔布斯把苹果运营得风生水起;马斯克开公司最初还靠他爸给的启动资金呢,做的是游戏编程,典型的把爱好当事业不“现实”的那种人,但是人家的特斯拉全球热销,现在火箭都上天了。呵呵哒。

按照“巨婴论”一说,巨婴说到底,其实是是一种自大自恋的状态。但事实上,谁没做过一个意淫的梦?所谓心理成熟不成熟,并不影响对社会的贡献,再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社会适应性,而不是某个标签或者理论。

武作者的巨婴论常常把矛头指向弱势群体,而经济独立,有钱、有地位的心理就是成人的,混得不好、一事无成的就只能怪自己是巨婴呢?我也是醉了。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