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意思,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2022-02-15 20:58:13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上善若水:崇高的善人(圣人)就好像水止于至善的意思;止于至善:达到极完美的境界。这两句话出自《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

上善若水:崇高的善人(圣人)就好像水止于至善的意思;止于至善:达到极完美的境界。这两句话出自《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止于至善的意思,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插图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意思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朱熹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