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神奇的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2022-02-06 09:20:16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神奇的编钟:一钟双音编钟。全套曾侯乙编钟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和镈钟1件。除镈钟外,敲击正鼓部和侧鼓部,每件钟能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乐音。正鼓与侧鼓部可以单独敲击,也可以同时敲击,且互不干扰。曾侯乙编

神奇的编钟:一钟双音编钟。

全套曾侯乙编钟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和镈钟1件。除镈钟外,敲击正鼓部和侧鼓部,每件钟能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乐音。正鼓与侧鼓部可以单独敲击,也可以同时敲击,且互不干扰。

曾侯乙编钟是声学和物理学上的奇迹。

首先,因为每件钟呈合瓦形状,上面有许多凸起的乳钉,这样,敲击两个不同部位时,因为阻尼不同,产生不同的震动频率,因而发出不同声音。

其次,工匠通过磨削和增厚钟腔内的“音脊”和“音槽”来进一步调节钟的双音,使其相差三个度。

最后,青铜编钟的合金成分配比与音乐性能有直接关系。《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剂”。曾侯乙编钟就是按照这个标准配方的。

全套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跨五个半八度,仅比现代钢琴音域高低仅各差一个八度。上层钮钟音质清亮,中层甬钟音质圆润,下层大甬钟音质浑厚,演奏时声音高低错落有致,音韵跌宕,别具美感。

我们中国现在有没有编钟音乐?

有啊,当然有了,自从1957年在河南信阳出土第一套编钟开始,我国的考古,声学…方面的专家就已开始研究编钟这个古老乐器,当1978年在湖北随出土了“曾候乙墓编钟”时,我们的考古学家,声学家…更是疯狂的投入编钟这个古老乐器的抢救发掘中。曾候乙基编钟的出土证明在十二平均律的成熟应用上我们要比欧洲早了2000多年。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编钟,神奇的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编钟,神奇的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编钟,神奇的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我国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编钟,但那时还不够完善,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完善已达到令人嘬舌的地步,曾候乙墓出土的编钟更证实了这一点: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这是什么概念!!!古人的智慧…真是!我都不知用什么形容词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这完全可以和钢琴媲美。气势恢宏的编钟音乐,我想任何乐曲用编钟这种乐器来演奏都会有气势恢宏的感觉。如“东方红”这首中国人家家喻户晓的名曲。

曾乙候墓编钟出土后,我们国家的各方面专家经过研究和复制,现在编钟已活跃在中乐的舞台上,独奏合奏作品更是繁多,大唐盛世,楚殇,东皇太一,楚宫宴乐…有时在影视作品中都有编钟的身影,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于编钟想说能说的太多了,但听人说不如自己搜,上网络搜索一番吧,您会发现原来编钟…

期我所答,解您之惑。谢谢!

晋候编钟和曾候乙编钟有何异同

一、晋侯编钟的出土

编钟,神奇的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晋侯编钟比让人叹为观止的曾侯乙编钟早了400年左右。

整套共16件,现归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中的14件于1992年由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从香港一个古玩市场购回,另外2件1994年在山西翼城与曲沃县交界处的曲村 — 天马遗址出土。按照铭文中记载,钟的所有者为“苏”,于是,被命名为“晋侯苏钟”。

编钟上的铭文,被分别刻在每座钟的正面,铭文可以连缀起来,表达完整的叙事。根据器形和铭文,这是一套西周厉王时代(公元前9世纪中叶)的编钟,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

铭文对周厉王亲征东夷这段不为人知的史实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它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整个作战过程都是周厉王亲自下达命令,作战计划、进攻方向等军事部署非常具体,可看出这套编钟是为颂扬周厉王亲征东夷的功绩而铸造的,但这一史实未见诸记载。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厉王晚期,国家大乱,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出逃,随后改西周王室年号为共和元年。晋侯苏钟铭文印证了《史记》所载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二、晋侯编钟的文物价值

晋侯编钟的价值主要不在音乐上,而在纪事编年上。

这件距今已约有3000年的青铜重器,无论从历史和艺术价值上都堪称国之瑰宝。形制精确,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其最大的价值还于,自桐叶封弟以后,从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开始的九代晋侯全部被发现了,而且和《史记·晋世家》完全吻合。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这些晋侯生活的年代已有1000年左右,而在他之前又没有任何正规系统的史学专著可供参考,能准确到这等程度,实在令人赞叹。

同类国宝

三、曾侯乙编钟的出土

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这是中国文物考古史、音乐史、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 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四、曾侯乙编钟的国宝价值

曾侯乙墓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

这组编钟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及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以至七声音阶乐曲;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画,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五、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无独有偶,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掘出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合计100件,这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从古乐器直接和间接保留着的音响中,从它们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得知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古代音乐所具有的水平。

中国是钟的王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