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2022-02-05 10:55:30 教育百科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学校应该教给孩子哪些知识呢?应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众说纷纭,可能不够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中小学生守则》入手进行分析可能更为合适:从2015年修订后的这个《守则》

学校应该教给孩子哪些知识呢?应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众说纷纭,可能不够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中小学生守则》入手进行分析可能更为合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从2015年修订后的这个《守则》上,答案就很清楚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是中国公民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理所应当的,而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爱党、爱人民是必须的。

学校可以通过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站、宣传栏、课堂教学等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雄心壮志。

二是学科知识教育

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由专任教师授课,有集中学习的场所,有统一学习的组织形式,应该说,学校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地方。

老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自主研究、探索学习,培养孩子勤学、善思、探究的好习惯。

三是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等处室积极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成人礼(成童礼)、报告会、励志演讲等活动,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感恩师长、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学会合作、谦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四是身心安全教育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防诈骗等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意识,自觉远离危险,确保生命安全。除了这些,学校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心理健康老师,上好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学生的问题咨询和心理疏导。

总体来看,我认为学校除了教会孩子的学科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知识和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学识丰厚、身心健康的合格毕业生。我是朗月寒雪,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如何营造良好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所共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作风、情感态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复合体。班级文化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时时处处都对其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浸润于和谐的文化之中,如沐春风,如浴甘露受益无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种文化育一种人。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应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和谐、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一、优化班级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班级环境是指班级师生共享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生活环境,包括主观的班级环境和客观的班级环境。客观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班级环境建设包括教室的各个角落、四面墙壁、前后黑板、橱窗报栏、讲台、图书角、花草动物等教室实物的摆设、布置,它是班级文化的脸面。这些实物和布置内容可以承载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可以体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班级教室的布置、陈设等可以简单地成为“文”,它们于人心灵的影响就是在“化”。班级环境要经过师生有目的的建设,让其体现班级成员的共同追求,映射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才能使班级环境成为班级文化的有力支撑,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地影响着班级成员,形成具有本班个性的班级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学校到底该教孩子们哪些知识?

班级环境影响人、造就人,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优美、高雅、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班级的向心力。通过观察、感受、品读班级环境,往往能知晓这个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也能初步衡量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修养,还可窥见班级文化之一斑。我曾看到这样的情形:

这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某班教室。夏天,当你快要走到班级时,没有看到班内的学生,就隐隐约约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走进班里,看见窗台上零散地放着学生们各样大小的水瓶,桌椅下面,铺好的地砖上有土和沙子,还有啐纸片,书桌上的书也大都打着卷,墙上贴的学生作业展示有的只剩一个角黏在墙上,随着电风扇的风有规律地摆动,靠近桌沿的墙壁已经被麿出一条浅浅的小沟,好像给围墙镶了一条腰线。围墙也是这儿脏一块那儿脏一块的。孩子们的小手、小脸都不洁净,指甲又黑又长,女生的头发也乱蓬蓬的。看到外校的老师,他们有的目光茫然,有的视而不见,还有的同学脚踩着椅子坐在桌上,和同学大声说笑着……

同样是农村学校,一样的夏天,走进另一个班里闻到的却是花草的清香。教室的窗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花盆在窗台上摆放得很整齐。地面整洁,没有沙土。学生书桌上的书都包着书皮,保护得很好。挨着教室围墙的两行桌椅都与围墙拉开了一定距离,与桌椅高度一致的围墙上贴上了一圈奔跑的小人图案,每个小人上写着学生的名字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墙上还贴着同学们的手抄报。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手抄报放在了“一粒得”的袋子里,为的是方便及时更换。墙上挂着装裱好的学生的水墨画作品和书法作品,后墙上贴着醒目的班训“敬、静、净、竞”。班内学生看到陌生的客人,都纷纷向老师问好,亲热地打招呼……

看到这儿,大家对这两个班都有了第一印象了。由班级环境便可想像出这两个班级的班风之优劣,班级文化之差别。

二、完善班级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是大家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班级制度是班主任和班级成员一起依据班级奋斗目标制定的各项班级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班级制度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因此,健全班级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呢?

(一)制定全员参与的班级制度。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有了班规,班集体建设就有了制度的保障。班规的制定,是全班师生共同的事情,不能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要由班级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共同决定。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这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是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班规的制定,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班上通过,最后才定下来。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全班师生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他们就会自觉地认真执行,把班规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有了班规,就要坚决执行。为了确立制度的权威性,一位老师有一天故意迟到几分钟。他一踏入教室,就看到同学们诧异的表情,好像是说:“老师从不迟到,今天怎么了?老师您还记得我们的班规吗?‘迟到者要写一份300字的说明书或者罚唱一首歌’。我们班的“法律”对您有用吗?”老师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迟到了,按班规该受处罚,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歌吧。”唱罢,大家热烈鼓掌。从此,每个同学都严格遵守班规,不敢轻易违反。

(二)班级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

皮亚杰说:“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只会停留在学生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心灵。”班级制度是教育手段,但绝不以制约、管束学生不良行为作为目的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和引导作用的班级制度比严厉的惩罚手段更为有效。

一位班主任老师为了促进班级学生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和班干部一起商量制定了一个班级扣分方案,约束学生的行为。这一招刚开始的时候还真灵,纪律、卫生、放学路队的流动红旗都来到了这人班。可是渐渐地,老师发现了一人新的问题,以往同学们对老师、班干部的信任、友好、热情被冷漠、厌恶和恐惧所取代,同学之间也变得互相猜忌,互挑别人的缺点。于是班主任决定停止使用“扣分”方案,召开班委会商讨,将“扣分”变为“加分”。凡是学习好、纪律好、行为习惯好或没有受到违纪批评的学生都可以另若干分,来证明自己的自律能力强。这一决定立刻就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一段时间过去了,班级不但又得了纪律卫生的流动红旗,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班级又成了一个团结、和睦、友爱的大家庭。

“加分”和“扣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效果却迥然不同。站在欣赏的角度,尊重每一个个体,就能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用惩罚和命令的手段来强制管束学生,只会让你的学生与你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结果也许会适得其反。

三、锻铸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整个班级的师生在努力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了一个班级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作风和行为准则,是在班级中随时随处都可以感觉到的,被全体师生认同的一种精神力量,最具有内在性,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也是是班级体的灵魂。创建班级的精神文化,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集体舆论和班级风气是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锻铸班级精神,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一)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是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马卡连柯指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就学生个人的行为培养起有利于整体的习惯,能培养学生因为学校,因为自己是个光荣集体的成员而自豪的精神。”实践证明,正确的集体舆论能够弘扬正气,促进健康、进步的因素,克服消极的影响,纠正错误的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班风。

集体舆论需要有个阵地,一位班主任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了一个“讨论区”,作为班级的舆论阵地。教师节前夕,同学们围绕“你认为怎样的教师节礼物是最好的?”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区里写满了大家的心里话:“上课时老师嗓子有点哑,送一盒‘金嗓子’,一定很好。”“老师教我们都教老了,我长大了要发明一种吃了会变年轻的药,送给老师。”“以前我常常不认真做作业,教师节快到了,我要认真做作业,让老师高兴,这不是一样好礼物吗?”“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您常感冒,您工作这么忙,要注意身体啊!’”以后,许多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都上了“讨论区”,如“班委会的改选”,“穿校服好不好、”,等等,在班干部的带动下,每次讨论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心理环境,形成好事有人夸,错事有人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作风。良好的集体舆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会对班级每个成员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使他们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班集体联系起来,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关系到体全班的荣誉。所以,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和支撑力量。

(二)培育优良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具有极大的同化作用,使他们必须约束自己,以适应班级体的良好氛围。

1、榜样示范为良好的班风提供精神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重视榜样的力量历来是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在班级教育中,榜样的巨大影响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常言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热情,才是真正的教育。榜样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在班风形成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引领者,就应该为班级形成凝聚力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形成积极、良好的班风提供精神引领。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培养能够促进班级主流价值观形成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因为一个班级良好风气的发展,往往还取决于班级成员或班级学生群体的优秀品质的影响。

一位老师所带班的班训是“建设班级,发展自我”。在一次大扫除结束后,老师正在组织大家小结,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说:“王晓明把墙角的垃圾装进塑料袋,送到垃圾房。”王晓明是一个拈轻怕重、懒得做事的人,今天做了一件事,肯定是实在不好意思“游手好闲了”。老师显得意外高兴,立即拿来一张纸,大笔一挥写下“喜报”,并当着同学的面贴在教室里。此后的几周,同学们都开始行动,个个争先,抢着得“喜报”。

2、在特色活动中培养优良的班风。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培养优良班风的重要机制之一,能为班级成员提供充交往、相互了解的机会,而这些交往、互动是学生、集体发展的基本机制。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班级、班级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等关系;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通过活动,可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通过活动,可让学生进一步认同班级的共同目标,从而为班级文化的不断形成奠定基础。

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向上”的精神,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绘画小能手”“卡拉OK大奖赛”“卫生小卫士’”节约我最校棒“才艺展示我能行等各种比赛。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欢。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彰显特长的舞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这对于实践“团结向上”的班级精神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丰富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枢纽,为学生的互动交往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

总之,和谐的班级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浸润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班级的良好氛围,氛围愈浓,文化就越浓。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