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岩,存款1.2亿!安化这个贫困村精准脱贫的“牛逼史”

2022-02-04 08:36:21 金融百科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千年黑茶出安化任岩,髙马二溪质最佳”。自从安化将黑茶产业定为脱贫主导产业以后,高马二溪村的发展便被赋予厚望。人勤茶香帮扶给力,这个小村庄的表现让人惊喜。 对于高马二溪村的脱贫致富,安化农商银行田庄支

“千年黑茶出安化任岩,髙马二溪质最佳”。自从安化将黑茶产业定为脱贫主导产业以后,高马二溪村的发展便被赋予厚望。人勤茶香帮扶给力,这个小村庄的表现让人惊喜。

任岩,存款1.2亿!安化这个贫困村精准脱贫的“牛逼史”插图

对于高马二溪村的脱贫致富,安化农商银行田庄支行行长张新风最有发言权。因为今年行里数据显示,来自这个村的存款单金额已超过1.2个亿。而这个数据,还不能完全代表高马二溪村的水平,因为不排除有人在“隔壁家”的银行存了钱。

任岩,存款1.2亿!安化这个贫困村精准脱贫的“牛逼史”插图1

在网友一片“厉害了,我的村!”的惊叹声中,观潮君走进高马二溪村,看看“精准扶贫落地生根,梦想照进现实”的真正模样。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茶树溢馨香

“从穷到富,有资源基础,更是后天努力。”安化县委书记熊哲文如是总结。

熊哲文说的资源基础,是指高马二溪村独特的茶叶品质。被群山包围的高马二溪村,有着数百年“黑茶之乡”光环,早在1595年这里产的黑茶便被封为“贡茶”。然而近年来因为路不通、销路不畅,茶叶卖不起价格,村民们逐渐放弃制茶为生的日子。

茶业落寞,伴随而来的是贫穷。2014年,全村465户里有12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人不得不外出务工讨生活。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安化黑茶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成为全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高马二溪村如何脱贫?必须重拾荣光,让品质极佳的高山云雾茶得以强势回归。

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形成了典型的“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并发动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茶树种植,安化派出县茶叶办工作人员为大家培训技术,打好基础。

湖南省高马二溪茶业有限公司最先将茶园核心基地建在高马二溪村九湾十八岔,成立了合作社。企业的进驻为这个小山村打开了封闭的大门,也点燃了全村创业的星星之火。一批批茶企应运而生,上规模的有高马山、友信、皇园茶业、高甲溪茶业等十余家,总产值过2亿元。高甲皇园茶叶公司申报产业扶贫项目,以委托帮扶的方式与124户贫困户签订合同,每年可为每个贫困人员增收1600元。伴随着这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入驻,全村黑茶产业发展驶向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快车道。

看到自己种植的茶叶,被制成高品质的安化黑茶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乡村走向小康,年轻人的参与十分重要。高马二溪村的未来,很大程度上要靠这些见过世面、有文化、有勇气的年轻人,他们立足村里、积极打拼。谌志成原本在珠海奋斗,日子渐渐殷实。随着安化黑茶的名头越来越响,政府除了奖励茶树种植,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几经思量,谌志成带着新婚妻子回到村里,一口气包下100亩茶园,成为致富能手,也成功当选村支部委员。

这份决心感染了村里的年轻人,谌国福等“80后”纷纷从外地回来,走上种茶致富之路。据田庄乡茶产业办统计,高马二溪村验收合格的新老茶园1.7万亩,大小茶叶公司35家。一批茶园基地老板因茶致富,像村民陈金华、王中红、谌正军、谌铁虎、谌任岩拥有50-200亩茶园基地的不下百人,拥有5-50亩茶园的农户占95%以上。

上面有政府的惠民政策拉一把,大家在下头使劲推,贫困户再在中间铆起劲往上爬,脱贫就快了。高马二溪村联点干部、田庄乡政协联工委主任张晶介绍,如今,除了兜底的4户贫困户,其余均实现脱贫,日子日渐富裕。

奋发图强,“励志村民”成致富能手

因为茶叶品质好,高马二溪村出品的茶叶鲜叶价格每斤达到12-15元,为历年来新高。如果说,生长在山崖水畔间的高山云雾茶是珍稀资源,那么,村民们的自力更生则体现的是珍贵品质。

观潮君到达时正赶上寒潮,零摄氏度,茶树结满银霜,晶莹剔透。茶树不怕冷。 村民蒋持贵告诉观潮君,要是茶树怕冷,那就种不出好茶叶了。

49岁的蒋持贵是村里有名的“励志姐”。2013年她带着患上帕金森的丈夫回到村里,成为“精准扶贫”政策的第一波受益者。那时,村里已经兴起种茶氛围,不甘落后的蒋持贵开始开荒种茶。乡亲们被她的乐观坚强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如今,蒋持贵家的茶园已扩充到20亩。除了照顾丈夫和劳作,蒋持贵还成了村里腰鼓队的队长,她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再辛苦也值得。”

自强自立,成了这个平贫困村的奋斗宣言。

蒋家一组有14户村民,1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的蒋新良,常年在外给人做藕煤、养鸭子,90年代修建的4间房,因为缺钱只简单装修了一间。2014年夫妻两回村,重拾父辈搁置的茶园,经过4年努力,家里的茶园已扩种到60亩。今年11月,两口子将老屋翻新装修,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茶贱的时候,我们这儿是真正的穷山僻壤,村民只能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这些年来搭帮政府号召我们种茶兴茶,送茶苗送肥料送技术,大家真正尝到了甜头。

71岁的樊献初种了8亩,因为年纪大了无法采摘茶叶,每到5月就有茶企老板派人采摘,每亩弄个五、六千不成问题。“只要勤快,不富都不行了。”

高校智库助力乡村振兴,村规民约呵护黑茶品牌

今年3月,高马二溪村迎来了湖南城市学院的3名老师:罗延富、李琳和李彬。他们的任务是驻村帮扶,时间为3年。3人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甚至将党组织关系转到高马二溪村,实行脱产驻村。

从关心贫困户生活,到提升大家脱贫意志;从建设标准化村支部,到解决交通难饮水难通讯难,从组织专家开展茶培育培管、毛茶加工技能培训,到举办“天下黑茶第一村”开园节推进茶旅发展,扶贫队的工作做到了事无巨细。帮扶真心实意,换来信任感恩。谌农华儿子在高考前出现思考波动,第一时间求助扶贫队,在3名老师的耐心劝导下,孩子重拾信心,今年一家三口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赶来报喜。

3名扶贫队奋战一线,而背后是整个学校的支持。不到9个月的时间,湖南城市学院为村里做了这些事:

投入500万完成了11.92公里村主干道的扩改、硬化;促成已停工多年的板楼溪3.3公里旅游环线硬化开工建设;投入近70万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争取政府资金约200万元,建设通讯、网络设施,通讯、网络已覆盖全村。为了让高马二溪村村集体经济“大河有水”,扶贫队投资50万元打造示范生态观光茶园,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多增收约10万元。今年9月,湖南城市学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村里签订茶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公司收购毛茶,以每斤6元的价格返还给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今年6万元已经到村部账上。

对于1886名高马二溪村人来说,茶叶是致富的命根子。为了呵护这块金字招牌,扶贫队和村民委员会共同制定《村规民约》,里面的第九条专门为确保茶叶品质而打造:严禁使用化肥,全村茶叶只出不进,如有外地茶叶需在本村加工,必须经村委会审批。村民们说,一定不会违反规定。

“高马二溪甘露水,甜系四海百姓家。”

在一份《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村庄规划(2018-2035)》里,村民黄巩固一眼便看到了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师生为村庄写的推荐语,他琢磨着,越想越美。

编后语

一业兴,百业兴。

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身的安化,高马二溪村的致富,是安化县产业脱贫攻坚的缩影。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安化县130支扶贫队进村入户,高山深壑间找“路子”,最终让茶叶成为老百姓精准脱贫的致富路。据统计,安化在2014年-2018年累计已脱贫36764户140933人,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向贫困宣战,“自己干、政府帮,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安化人共同的宣言。(红网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