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雪,为什么白居易的《夜雪》被誉为千古名作?夜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2022-02-04 13:08:31 推广营销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天,白居易时年45岁,正担任江州司马一职黄咏雪。白居易因为当时宰相遇刺案而上书要求追捕凶手,却被冠以不是言官却行言官事的罪名,被贬江州,这明显是当朝权贵给他穿的小鞋。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天,白居易时年45岁,正担任江州司马一职黄咏雪。白居易因为当时宰相遇刺案而上书要求追捕凶手,却被冠以不是言官却行言官事的罪名,被贬江州,这明显是当朝权贵给他穿的小鞋。

黄咏雪,为什么白居易的《夜雪》被誉为千古名作?夜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白居易被贬江州后,心绪开始逐渐转变,渐渐过起了中隐生活。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或许是白居易失眠了,或许是读书太晚,当他忙完一切准备上床后,突然发现窗外已经飘飘洒洒下起了大雪,于是,白居易孤寂的心情愈发强烈,最终,写下了一首独具特色的《夜雪》。

黄咏雪,为什么白居易的《夜雪》被誉为千古名作?夜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黄咏雪,为什么白居易的《夜雪》被誉为千古名作?夜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雪是造物最美丽的景物之一,对于古人而言,更是如此,雪以其冰清玉洁的特质,装点着天地万物,无数诗人写下了吟咏雪花的精美诗句。在这众多的咏雪篇章中,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思妙想,也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夸张浪漫,还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之,各有各的妙处,而在众多的写雪名诗中,白居易的《夜雪》无疑是非常特别的一篇,因为它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读似乎毫无特色,但仔细想来,却又有着无穷韵味,凝重古朴,淡雅清新。

白居易这首咏雪诗的特色,全在于“夜”这个字上,夜晚天地一片黑暗,雪又无声无味,所以只能从感觉上来描述,白居易正是如此,化不可见的劣势为优势,极富创造力地写出了夜雪的特色,全诗以侧面烘托为主,传神生动地为我们写出了一场别开生面又意境深远的夜雪。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开头第一句,“已讶衾枕冷”,是从感觉上写起,诗人忙完事情上床睡觉时,突然感觉到天气骤冷了下来,这突出了下雪的特点,雪落无声,所以诗人并不曾知道下雪了,等雪下到一定程度,气温骤降,诗人才感受到了这份寒意。陶渊明曾写雪说“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但白居易深处夜间,所以无法看到,只能从感觉中得知下雪了。

第二句“复见窗户明”虽然是视觉,但却是侧面描写,诗人看到窗户明亮,这说明雪已经下了好久,且深深积了一层了,积雪的反光给黑夜带来了更多的光亮,所以诗人才会看到窗明。白居易在前两句中,句句写人,但却处处见雪,全用侧面烘托,饶有趣味。

末二句更佳,“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换用听觉描写,但仍然是侧面烘托,诗人睡下后,突然听到窗外积雪压断竹子的声音,由此可知,雪势有增无减,积雪更深了。“折竹”的声音,全是听觉描写,但却十分生动,不仅表现了雪之大,而且将雪夜中的寂静,烘托地淋漓尽致,明天一早,当诗人打开大门的时候,相信一定能看到天地间一片纯白的景象!

另外,我们从诗人闻听折竹的声音,也可见其心境,必然是有些孤独萧索的,结合他谪居江州的现状,更知其心情。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写景的诗句中,也融入了诗人浓浓的感情,才让这首诗显得独具一格,意蕴悠长,折竹声的衬托,让读者更具画面感,相信我们读完之后,一个清新淡雅而又万籁俱寂的雪夜世界,就如在目前了吧!

白居易的这首《夜雪》诗,全用侧面手法写雪,从感觉和听觉上,形象地突出了夜雪,结尾有声衬无声的手法,更让全诗充满了画面感,显得更加隽永清新,这种浑然天成的诗境,当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这首诗,因此也成为了咏雪的名作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