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十1,N+1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2022-01-16 19:57:23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题主在公司已有半年新闻1十1,现在要裁员,比较关心赔偿金额,接下来由我解答关于“N+1的赔偿标准”一、赔偿标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题主在公司已有半年新闻1十1,现在要裁员,比较关心赔偿金额,接下来由我解答关于“N+1的赔偿标准”

一、赔偿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由于你在公司半年,那么就按你这半年月平均工资,假如你月平均工资是8000元,工作半年,可以补偿半个月的工资,即4000元。

若是公司有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你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公司不需要另外给你代通知金,代通知金相当于你一个月的工资。

二、失业金领取及标准在公司与你解除劳动合同,裁员手续办理后,你可以提出申请办理失业险领取。建议你向公司社保经办人办理。符合领取失业险条件达到即可办理失业金领取。1、失业险缴纳满一年2、非本人意愿解除劳动合同3、已进行失业险登记。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以上是HR桔子姐的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喜欢我回答的内容,请记得点赞、评论或转发。想了解更多职场、劳动关系、社保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本号哦。

央视《新闻1 +1》的播出时间?

央视《新闻1 +1》的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晚21:30 新闻频道。

新闻1十1,N+1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扩展资料:《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创办于2008年3月24日的一档栏目,在开播后不久就以“敢说”、“敢评”的风格,以及“双人谈话模式”等创新之举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陆续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最终成为了新闻频道的“王牌”栏目之一。白岩松,央视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记者,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主持《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

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

什么时候1十1二3,不光算错的时候等于3,不算错也等于3,那是巧合,一个青年和一个驼背小姐谈恋爱,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二人坐在连椅上,后面出现三个人头。前几天一个人到澳门赌博,输了很多钱,想翻本再赢回来,就向人家借了一万,两场输掉,又借了一万,结果手气不好又输了,第二天筹款去还借人家的两万块,结果要了三万,问什么原因,那一万是利息。

一个老汉赶集,买回一只公羊和一只母羊,半路上母羊产崽一只,立马变成1十1二3。

为什么说“1+1”是世界性难题

这个引号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引号,那么1+1连一个幼儿园学生都会。

但如果加上这个引号,那么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即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研究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四个途径。这四个途径分别是:殆素数,例外集合,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

殆素数就是素因子个数不多的正整数。现设N是偶数,虽然不能证明N是两个素数之和,但足以证明它能够写成两个殆素数的和,即N=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都不太多,譬如说素因子个数不超过10。用“a+b”来表示如下命题: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

显然,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1″。在这一方向上的进展都是用所谓的筛法得到的。

“a + b”问题的推进: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1+1=2”就成了世界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很难,即使数学专业的博士生,都未必具有破解的能力。所以,民科们还是不要凑热闹了。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