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诗,10首关于月亮的绝句诗?

2022-02-04 12:35:39 推广营销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1诗名月亮的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2诗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1

月亮的诗,10首关于月亮的绝句诗?插图

诗名月亮的诗:《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2

诗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诗名: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月近人

4

诗名: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5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8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送你两首,上面不满意的替换掉

11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2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代月亮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月亮代表我的心

文/江俊博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家喻户晓,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然而,许多同学读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难免会对“婵娟”产生疑问或遐想,这两个字都带女字旁,是不是与女性有关?

没错,“婵”字中的“单”是大力士的意思 ,和“女”合起来,就是女大力士的意思。“娟”字中的“肙”是指小口小身,姿态曼妙的意思。因此,“娟”就是指姿态曼妙 的小巧女人。总而言之,不管是女大力士,还是姿态曼妙的小巧女人,指的都是女人。

也正是由于如此,“婵娟”在汉代已经成为情操高尚的漂亮女性的代名词,文学上造诣颇深的科圣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婵娟此豸”,形容美女姿态妩媚妖娆。后来,文学家既用“婵娟”代指美女,如唐代诗人方干的《˙赠赵崇侍御诗》:”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又用“婵娟”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如:唐代诗人孟郊的《婵娟篇》: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

但是,以上解释放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说不通,我们再看“婵娟”在其他诗篇里的情况。

唐朝诗人刘长卿曾在《妃诗》中写道:“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这里的婵娟就和月亮挂上钩了,指的是月色明媚,但是,细心的同学发现,这个解释依然和苏轼的“婵娟”不大贴切。

再看清代的孔尚任《桃花扇》“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试试把“婵娟”替换为“明月”,是不是也能读得通?苏轼一词中的“婵娟”和这里的“婵娟”一样,都是指月亮。

其实,“婵娟”最初的含义是比较单一的,后来由于语境和环境,不断被文人们赋予新的含义。

宋代的苏轼比清代的孔尚任早600多年,他是最早赋予“婵娟”以“月亮”含义的人。他的这一用法,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无尽遐想,至今仍有许多人在议论“婵娟”的其他内涵,“月亮”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都是月亮惹的祸

文/江俊博

如果有幸能看到日食和月食,相信很多同学会感到兴奋,但是在古代,日食和月食会引起举国上下的恐慌。

唐代的《开元天宝遗事》记录过“击鉴救月”:“长安城中,每月蚀时,即士女取鉴向月击之,满郭如是,盖云救月蚀也”。意思是每逢月食,整个长安城的成年男女都要面对月亮敲打铜镜。乾隆年间马戛尔尼访华,恰逢一次月食。副使斯当东回忆:月食前街巷贴出了官府预告月食的通告。当月食发生时,百姓纷纷传言天上的狗要吃掉月亮,于是敲锣打鼓,力图尽快赶走这一怪兽。

千万不要以为古人对日月食没有研究才做出以上怪异行为!早在东汉时期,张衡就在《灵宪》中对月食做了科学的解释,唐朝诗人卢仝的《月蚀诗》,讲明了月食和日食的现象与道理,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解释了日月食现象并不在每个朔望月都出现的道理。

但是由于封建礼制作祟,每逢日月食,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要通过某些仪式来救护太阳救护月亮,皇帝还要发布罪己诏进行自我检讨。

明明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光导致日食,明明是地球运动到日月中间而月亮不发光出现月食,皇帝陛下却要反省并纠正自身的过失,也许对于臣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