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2022-02-04 13:43:36 推广营销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瑞幸的财务造假风波还在发酵,昨天(5 月 12 日)晚间,瑞幸发布公告,宣布对公司 CEO 钱治亚和 COO 刘剑停职,临时接管公司的是同为神舟系出身的原瑞幸高级副总裁郭谨一喜茶公司有无上市。自从暴雷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瑞幸的财务造假风波还在发酵,昨天(5 月 12 日)晚间,瑞幸发布公告,宣布对公司 CEO 钱治亚和 COO 刘剑停职,临时接管公司的是同为神舟系出身的原瑞幸高级副总裁郭谨一喜茶公司有无上市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自从暴雷以后,瑞幸股票就一直处在停盘状态,不管这次的弃车保帅能不能把瑞幸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可以确定的是,瑞幸退市都已是注定的结局。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就在一代“民族之光”走下神坛之际,新的“国货网红”喜茶已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今年 3 月,喜茶完成新一轮融资,距离此前 B 轮只有 8 个月时间,但估值却暴涨近一倍,达到 160 亿。最近,喜茶又传出准备赴美上市的消息。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相似的产品、相似的路径,喜茶是“真·国货之光”还是“新·韭菜镰刀”?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喜茶公司有无上市,喜茶被传赴美上市,它会是下一个瑞幸吗?

比起瑞幸,喜茶才是"中国星巴克"

其实某种程度上说,比起反复碰瓷星巴克的瑞幸,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式茶饮们,才是商业模式上更接近星巴克的物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喜茶莫属。

2012 年,喜茶从广东江门的一家加盟奶茶店起步,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创始人 Neo(聂云宸)突发奇想,将芝士融入传统中式茶饮中,它才从街头巷尾的奶茶店中脱颖而出。从资本层面看,喜茶并不是瑞幸那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

2016 年喜茶拿到第一笔融资,开始对外扩张之路,半年之内就把店铺开进了上广深这三座一线城市,彼时,距离瑞幸在北京银河 SOHO 开出第一家店,还有半年的时间。

除了深谙互联网营销的路数外,喜茶的成功离不开对星巴克模式的模仿。

虽然瑞幸一直标榜要做“中国的星巴克”,但除了卖咖啡之外,瑞幸和星巴克几乎不算同一个商业物种——它们一个是品牌驱动、一个是资本驱动;一个贩卖的实质上是咖啡文化和“第三空间”、另一个则是靠“便宜大碗”的咖啡因来抢夺市场。

这一点上,反而是喜茶和它所代表的新茶饮们,更像星巴克的门徒,这种“相似”,体现在三个方面——经营模式、价格水平和实体门店社交功能。

根据喜茶公开的直营信息,一家喜茶门店的面积约 150—200㎡,与星巴克 150—250㎡ 的数据基本一致,只不过,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更多面向办公需求,而喜茶们的“第三空间”则迎合了年轻人“网红打卡”的心理。

星巴克“教父”霍华德·舒尔茨说过一句话,意思是,只要咖啡的口味不太差,消费者都能够接受,他们更愿意为一杯咖啡的体验而付费。

因此,在观望新茶饮的未来时,探讨动辄 30、40 一杯的茶饮是否价格虚高,网红茶能否成为刚需,这些问题意义不不大。毕竟,只要有通透的玻璃窗、大面积的彩色墙壁、影棚级的灯光、精致的饮品,只要能让消费者随手拍出一张大片,这 30 块钱的茶就已经值了。

这一点从用户分布也能体现出来。根据 36 氪发布的《2019 年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这些网红茶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基本的用户画像是:女性、生活在一线城市、月均可支配收入在 5000—9999 元间。

一旦这些用户被筛选沉淀出来后,她们往往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并且能贡献很高的客单价,这保证了一个可持续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两点——稳定的客源和营收。当然,反例就是瑞幸,用钱烧出来的用户,只能靠持续不断的补贴维持,找不到核心消费群体,客户的流失度自然极高。

触手可及的天花板,怎么撑起喜茶的雄心?

虽然相较瑞幸,喜茶有更优秀的用户基础,但从 2019 年开始,加速的喜茶似乎也在驶上瑞幸的老路。

首先是品类和店铺的扩张。2018 年底,进入飞速增长期的瑞幸带红了咖啡这个品类,它讲的中国咖啡市场想象空间的故事,不仅让资本疯狂,也让市场嗅到了咖啡的“香气”,一时间,包括 Coco、奈雪、蜜雪冰城在内的新茶饮都开始做咖啡了,喜茶也不例外,于 2019 年 3 月推出了两款咖啡饮料。

按照当时喜茶的宣传,它们所选用的咖啡机价格不菲、咖啡师也是业内顶级,但在当时瑞幸强劲的势头下,咖啡品类除了平添门店的运营成本,并没有帮喜茶在咖啡这个“千亿级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茶饮为什么要集体跨界咖啡?

答案也很简单。一方面,新式茶饮在外界看来“光环加身”,但它的天花板也很低。2019 年,喜茶一共在国内开出 163 家新门店,一二线城市已饱和,很难再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但同时,喜茶的资本雄心却与日俱增。喜茶最近两轮融资相隔时间仅 8 个月,但估值却几乎翻了一倍,从 90 亿增长到 160 亿,即便是巅峰时期的瑞幸,也没有如此强劲的势头。C 轮融资后,喜茶已超越销量绕地球三圈的香飘飘,晋升目前国内估值最高的茶饮公司。

虽然业绩亮眼,但单拿 2019 年的成绩单,似乎也很难解释喜茶火箭般飙升的估值,况且,这笔钱还是在疫情对餐饮行业打击最严重的时候融到的。

但当我们换个角度,这件事似乎也不难理解。

2019 年 12 月,喜茶悄悄完成了一轮股权变更,将创始人的股权隐身到境外公司,通常来讲,这被视为公司赴境外上市的信号。因此,资本抓紧最后的时机涌入,刷出了这个谁也说不好是不是泡沫的估值。

问题推回给了喜茶,为了不让资本在上市时亏掉底裤,它得在天花板见顶的情况下,用更大的想象空间撑起这个估值。

上面提到的品类拓展是一条路,更重要的则是下沉市场。今年 3 月底,子品牌“喜小茶”上线,产品价格浮动在 11 元至 16 元间,和一点点等加盟型奶茶品牌处于同一价格带,扩张范围主要是二线以下城市,和核心城市的非黄金地段。

喜茶没有壁垒

最近几年,茶饮的行业的乱象丛生。喜茶一直以来都在宣传自己的研发上的高投入,但事实是,最近两年,它屡屡陷入抄袭的丑闻中。

(奈雪创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公开指责喜茶抄袭,喜茶创始人 NEO 回怼)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茶饮行业的问题。近年来,各种网红奶茶品牌一浪接一浪,不光口味上的同质化倾向都日益严重,连起名都没创意。举个例子,同样的一杯芒果奶盖茶,喜茶叫芝芝芒芒、奈雪叫芝士芒果、乐乐茶叫芒果酪酪……相似度宛如三胞胎。

市场竞争加剧,营销复杂化,以及低价策略,这些共同带来的结果是:喜茶净利润的下滑。根据网上流出的融资路演 PPT,喜茶 C 轮融资时净利率只有 8.97%,如果还有 D 轮,届时这个数字会进一步下降到 6.56%。

其实,喜茶和它所开创的“网红营销”,一路走来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网红”的制造成本很低,大部分网红店在红火一时后,最后都难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命运。

究其原因,新式茶饮的产品本身并无法构成它的技术壁垒。昂贵的原料、精密的原料配比,这些只要花 50 块钱就能在淘宝上买到全套,如果说有什么不那么容易复制的东西,恐怕就只要供应链了。

星巴克是依托品牌和文化驱动的典范,但这需要时间的沉淀,让世界认可它的价值观,星巴克花了近 50 年。对比眼下的瑞幸和喜茶们,品牌最多带来一点溢价,想要让品牌成为壁垒本身,功力还差得太远。

商业不是“融资——扩张——做数据——吹泡泡”的故事,前面一个倒下的瑞幸还没凉透,我们也只是希望喜茶不要再步它的后尘。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