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品牌分析

2022-02-03 10:59:08 推广营销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在中国内地,“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售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

在中国内地,“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售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12圈。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增值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200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6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0010。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已高达200亿元人民币。康师傅的成绩来源于它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它在发现商机后能迅速行动占领市场,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与同行竞争。在未开拓的市场上,康师傅是行业的领跑者;在已开拓的市场上,康师傅是行业的后起之秀。产品差异化是成熟的企业打破成熟桎梏,重新进入成长期的成长机遇;是中小企业找准自己的方向,规避激烈的市场洗理的最好选择。通过产品差异化挖掘到更多的潜在市场,使企业抢得市场先机,不但延长了企业的成长发展期,也让企业拥有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康师傅的创始人是中国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 95 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虽各兄弟竭力经营但持久未见成效。由于岛内发展空间狭小,魏氏兄弟决定赴大陆投资。1 988年,受家人重托的魏应行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寻找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的广告词打入市场,但遗憾的是以当时大陆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大多数家庭都是用的散装油,锅里有油就不错了,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于是产品陷入滞销。到1991年时,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嗅到了新的商机。当时他经常在外出差,并食用一种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他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从此开始了翻身立业的创业。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9币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怎样开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考虑到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也全面铺开。不得不佩服的是,康师傅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强的广告意识。这一次,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做广告的做法,根据名字塑造了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当时台湾对大陆消费者还很有吸引力,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给品牌定位为:“康师傅,来自台湾!”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分量足的特点,上市广告词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1992年,当国内企业还没有很强烈的广告意识时,康师傅的年广告支出就达到了3 000万元人民币。当时大陆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为了将一句“好味道是吃出来的”的广告词铺满大江南北,康师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的广告投入从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康师傅认为,“广告就像朋友,你不打招呼,人家就把你淡忘了”。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大陆的甜头。为了应付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康师傅不得不投入巨资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招募人员。从第一碗面上市后的半年内,康师傅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人,生产线则扩大到了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此后,康师傅又连续投资在各地设厂,搭建生产线,以超常规的速度急驰。康师傅的生产布局规划是,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以把运费控制在销售价格的5%以内,由此实现新鲜度、销售价与成本的最佳组合。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一度使康师傅的资金链非常紧张。但为了尽快地完成布点,先入为主地占据当地市场,康师傅还是采取了这种快速扩张的战略,这一点也与其竞争对手“统一集团”稳健发展的战略有所不同。但是今天,康师傅这种较为激进的战略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是它能够快速超越“统一”而后来居上的原因。顶新集团副总裁李家群多年后在谈到康师傅的成功时曾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先机,抢到了‘第一品牌’的形象。“若是换在今天,任何一个品牌也不可能做到这样。”时机和速度成就了康师傅,从此,康师傅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的龙头地位达十余年之久。“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做方便面,康师傅不是第一个,远在“统一”之后,当“统一”已经是台湾第一品牌时,康师傅还没找到北。康师傅的其他产品,如茶饮料、果汁饮料、糕饼等也是如此,虽然在竞争对手之后切入市场,但很快都进入了市场前列。在产品导入上,康师傅奉行“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原则,康师傅认为,任何产品都有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非越早越好。先进入的企业自然有先人为主的优势,但选择适当的时机切入,可以省去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观念的费用。康师傅在切入后之所以能将对手快速甩开,关键在于能够在竞争产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以差异化完善产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同样的产品,后来的康师傅总能本着“以有限的资源创造超值销量”的标准,在考虑市场份额的同时,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给消费者以最大的实惠,因此受到欢迎。方便面虽然看上去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行业,但实际上要做好也非常不易,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很关键的因素。消费者喜新厌旧,天天都是一个口味谁受得了。因此,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胃口,在最近几年中,康师傅新上市的品种都占了销售额的45%以上。文章来源:www.beijingtengyi.com/jiaozheng/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