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发展,烟台:从发展核电走向核能综合利用

2022-01-16 20:07:56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来源烟台发展:科技日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山东烟台海阳核能供热二期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自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以来,各项工作

来源烟台发展:科技日报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山东烟台海阳核能供热二期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自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也成为各地“十四五”加快绿色发展的核心工作。

作为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核电在能源转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核能综合利用将改变核能单一供电用途,通过核能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多用途应用,将有效减少煤炭消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作为核能产业发展的新城,烟台成功从发展核电走向了核能综合利用,并按下了核能在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气、制氢、制冷等领域应用的“加速键”。

在核能供暖等核能综合应用领域,烟台做出了有益探索。

2019年11月,山东海阳核电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作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为实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了“山东方案”。

2020年11月25日,在一期工程获各方肯定的同时,海阳市启动了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暖商用示范工程二期项目,旨在通过核能综合利用,为实现“碳中和”探索出“零碳”供暖新路径。

除核能供热,海阳核能综合利用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水热同传实践,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能成本,为同步解决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不仅如此,海阳核电已有日产8000吨的海水淡化项目,依托实践经验和现有设施,正在建设日产30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配合长输网络,可构建覆盖胶东半岛的淡水输送保障网络。

“烟台具备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条件和优势,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4月15日中国核学会核能综合利用分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认为,分会的成立,将助力核能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烟台市合作交流,共同促进相关产业创新与发展。

分会成立大会上,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就核能综合利用相关课题及产业合作签署了共计11份协议。其中包括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签署《关于开展核能有关项目研究的合作协议》等,覆盖产业落地、金融服务、央地合作等多领域。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能源大省,山东既有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核能的现实需要,也具备培育壮大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任务,已将核能作为提升能源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尤其是“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沿海核电基地、形成数千万平方米核能供热能力、建成年产亿吨的海水淡化工程、培育核能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烟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2018年,是烟台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以“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为目标定位,烟台市“八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双招双引”全面起势,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高。

烟台发展,烟台:从发展核电走向核能综合利用

站在新起点,烟台全市上下将寻标对标、勠力同心,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高端项目提速动能转换

2018年,烟台全面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保持山东省领先。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127个过亿元技改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1%、22.3%、15.6%,医药健康产业总收入增长12%。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烟台市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把打造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电子信息和高端化工、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八大主导产业作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进八大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八大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烟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230亿元,同比增长11%,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7%。海洋牧场发展迅速,创建7处国家级、1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牧场突破100万亩,居全国首位。

2019年1月4日,位于烟台开发区的上汽通用CVT变速箱项目正式投产,这是通用集团在全球首个CVT项目,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

2019年1月8日,烟台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首台大件设备吊装完成。万华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列入2018年山东省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增强我国在液化石油气行业的议价权。

“双招双引”全面起势

2018年,烟台市把“双招双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整合成立烟台市投资促进中心,县市区参照市里成立了投资促进局或者“双招双引”办公室,构建起了招引工作的大体系。

2018年,烟台市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5个,全年到位市外资金105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76亿元,同比增长21.5%。引进各类人才3.7万人,中韩(烟台)产业园挂牌成立。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发力

2018年,烟台市一系列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密集出台、落地:

5月,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6部分22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8月,印发实施《深化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对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

9月,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统一监管,市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推进组织再造,建立起“大经济”“大招商”“大建设”“大审批”“大执法”等管理架构,实施大部制……改革,增强了发展活力。通过改革,烟台开发区内设机构压减了1/3,经济管理服务部门占机构总数65%,赢得效能提升、发展提速。

仅2018年,烟台新争取国家、省改革试点60项,研究出台改革方案100余项。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取消和调整行政权力事项852项,组建成立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多证合一”扩大到“45证合一”,企业开办、项目投资、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城市更宜业宜居宜游

宜业宜居宜游,让城市更有温度。

2018年,烟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关闭淘汰化工企业152家,关停取缔和整改提升“散乱污”企业6012家。自然保护区内关停采矿探矿点102处、拆除风电机组236台,全力清理核心区、缓冲区内养殖项目和违建项目。烟台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烟台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各类规划72项,全域规划体系基本建成。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海阳核电1号、2号机组投入商运,龙烟铁路、龙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文莱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环渤海潍烟高铁开展前期工作。实施163项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8亿元。新建整修市区道路23条,打通断头路23条,滨海西路夹河桥通车运行。今年1月1日起,烟台市区公交全面实行一元票制。

书写乡村振兴烟台篇章

近年来,烟台市委号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一起强村富民,建立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三方共赢。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烟台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民合作社1370家、家庭农场592家,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改造农村危房1451户、农厕5.1万户、清洁取暖3.1万户,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烟台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高标准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烟台篇章。

今年,烟台市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五个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聚焦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这一核心,着力巩固提升477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成效,重点帮扶特困群体,巩固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质量。

数据来源:烟台市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08日 20 版)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