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医学生必读:生理学重点总结(3)

2022-02-03 14:36:07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第五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和缩小生理学重点,即呼吸运动。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呼吸时相是呼气末和吸气末

第五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和缩小生理学重点,即呼吸运动。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生理学重点,医学生必读:生理学重点总结(3)

2.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呼吸时相是呼气末和吸气末。

生理学重点,医学生必读:生理学重点总结(3)

3.平静呼吸时,吸气的阻力主要来源于肺泡内液-气表面张力(弹性阻力占据阻力的2/3,而气液表面张力占了弹性阻力的2/3)。气道是非弹性阻力(占据了非弹性阻力的2/3)。

生理学重点,医学生必读:生理学重点总结(3)

4.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主要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以单分子层的形式分布于肺泡内液-气界面上,且其密度可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弹性阻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主要表现在:①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②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③防止肺水肿。

5.在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在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破坏,肺回缩力减小,肺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

6.哮喘发作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的检查结果是FEV₁减小,FVC基本不变,FEV₁/FVC减小。肺纤维化等限制性肺疾病患者,FEV₁和FVC均下降,但FEV₁/FVC可基本正常,此外还显示余气量减少。

7.血液中O₂和CO₂的两种存在形式为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Hb和O₂的结合反应快、可逆、解离反应也很快;结合和解离不需要酶的催化,但可受PO₂的影响。CO₂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O₂与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结合无须酶的催化,而且迅速、可逆。肺中排出率最高的运输形式。

8.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包括温度↑、PCO₂↑,2,3-DPG↑、pH↓等。(记忆:pH的下降也意味着二氧化碳的升高,所有指标都升高,就会右移)。

9.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其动、静脉PaO₂差接近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血环境中,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PaO₂降低、PaCO₂升高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颈动脉体虽然可受到PCO₂升高的刺激,但颈动脉体感受器细胞并不存在对CO₂敏感的受体,颈动脉体对CO₂的感受是通过H⁺实现的(在细胞内CO₂和水生成H⁺)。

10.外周化学感受器所感受的刺激是其所处环境动脉血PO₂的下降,而不是动脉血O₂含量的降低。贫血或CO中毒时,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下降,动脉血O₂的含量降低,但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因此并不引起呼吸加强。

11.CO₂刺激呼吸运动有两条途径,即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或外周化学感受器;高PCO₂调节呼吸运动时,主要刺激的感受器是中枢化学感受器即延髓化学感受器。

12.—定水平的PCO₂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过度通气可使呼吸运动受到抑制。当吸入气PO₂降低(如初上高原)以及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障碍时,动脉血液中PO₂将下降,因而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反之,则肺通气量减少。

13.血液中高浓度H⁺调节呼吸运动时,主要刺激的感受器是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其中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主要参与呼吸功能的调节,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主要参与循环功能的调节),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1.慢波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平滑肌细胞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与复极化。因慢波频率对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节律性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ICC)。ICC既不属于神经细胞,也不属于平滑肌细胞,而是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消化道不同部位平滑肌的慢波频率不同,人的慢波频率在胃约每分钟3次,在十二指肠约每分钟12次,回肠末端每分钟8~9次。慢波的幅度为10~15mV。

2.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②使胃窦和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③促进胃肠运动和胃肠上皮生长;④促进胰酶和胆汁分泌。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①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②增强小肠和大肠运动;③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抑制胃排空;④松弛壶腹括约肌,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的生长。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①刺激胰液及胆汁中HCO₃⁻分泌,刺激小肠液分泌;②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③收缩幽门括约肌,抑制胃排空;④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

3.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有的酶是溶菌酶;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是6.6~7.1;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多,完全属于神经调节(以副交感神经为主)。

4.胃液的分泌可被人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期,实际上这三个时期几乎是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它们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无自身调节参与。其中头期主要接受神经调节,肠期以体液调节为主,胃期分泌兼有神经和体液调节。各期胃液分泌特点:①头期:持续时间长(可持续2~4小时),分泌量多(约占分泌总量的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②胃期:分泌量约占总量的60%,酸度和胃蛋白酶的含量也很高;③肠期:胃液的分泌量较少,约占胃液分泌总量的10%,酸度不高,消化力也不很强。

5.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蛙皮素(GRP,又称铃蟾素或促胃液素释放肽),其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

6.促进胃排空调控神经因素: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促胰液素、抑胃肽。

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较少,酶的含量丰富。促胰液素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丰富,酶的含量较少。缩胆囊素CCK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故也称促胰酶素,其刺激胰液分泌的特点为水分和HCO₃⁻含量少,酶含量多;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

8.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的激活物是肠激酶,已被激活的胰蛋白酶也能激活胰蛋白酶原而形成正反馈。(盐酸相对次要。)

9.在胰脂肪酶消化脂肪的过程中,辅脂酶起的作用是防止胰脂肪酶从脂滴表面被清除。

10.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以及蠕动冲;大肠的运动形式:①袋状往返运动;②分节推进和多节推进运动;③蠕动。集团蠕动是指在大肠内进行一种很快且前行很远的蠕动。

11.大部分维生素都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只有维生素B12是在回肠被吸收。

12.脂肪在肠内需要经过先消化,后吸收的过程。在小肠内,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一酰甘油、胆固醇等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由于胆盐的双嗜特性,它能携带脂肪消化产物通过覆盖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不流动水层到达上皮细胞表面。在这里,一酰甘油、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从混合胶粒释出,透过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进入细胞。长链脂肪酸在上皮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