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轴心,邪恶轴心的神秘兵器大汇总

2022-01-16 20:22:0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德国的“隐形枪”这里所说的“隐形枪”邪恶轴心,可不是当今热门的“隐形兵器”,而只是隐蔽枪手(步兵)的一种武器而已。但它的样子很奇特,拿出来晒一晒。1941年6月,苏德战争开始之后,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红

德国的“隐形枪”

邪恶轴心,邪恶轴心的神秘兵器大汇总

这里所说的“隐形枪”邪恶轴心,可不是当今热门的“隐形兵器”,而只是隐蔽枪手(步兵)的一种武器而已。但它的样子很奇特,拿出来晒一晒。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开始之后,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士兵伤亡巨大。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德国的枪械设计师突发奇思妙想,设计出一种能使枪手隐蔽在下方进行射击的一套装置。办法是在Kar98K突击步枪的底部装上一个特制的木质底座,上面装上一具潜望瞄准镜即可。当然,还要改造一下相应的击发装置。这套装置还装到MG34型机枪上进行试射。试验过程中,枪手确实可以在隐蔽处实施射击。但是,由于反射式潜望镜的视界狭小、目标图像暗淡,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最终未能大量生产。

奇特的曲射步枪

这是德国人设计的又一种可以使枪手隐蔽的“隐形枪”,而且比起上一种“隐形枪”更前卫、设计更巧妙。设计者是德国著名的军火企业–莱茵金属公司,1942年至1943年间完成设计并进行了试验。

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德国人研究的“枪弹扩散理论”,亦即使枪弹在内弹道中转弯一个微小角度的理论。具体的做法是,在StG44型突击步枪的枪管顶端装上一具平缓的、有30度夹角的延长枪管,再配上一具反射式瞄准镜即可。为了能使弹丸适应弯曲的内弹道,要将枪弹的强装药改为弱装药才行。实际试射的结果取得了基本的成功。原准备生产20%20000套曲射枪身,实际上只生产了500套,而且也未能用于实战。

德军的雪地车

邪恶轴心,邪恶轴心的神秘兵器大汇总

为了使德军战斗车辆能适应苏联冰天雪地的作战环境,德国人改装了好几种特别设计的雪地车。

由VW82型吉普车改装的VW155/2型雪地车就很有名。其做法是,将吉普车的两个后轮卸下,换上整套的履带式行走装置即可。注意!其负重轮采用德国人惯用的交替排列式负重轮,而履带则相当宽,从而可以降低雪地行驶时的单位压力。类似改造成的雪地车还有很多种型号,可适用于不同的轮式车辆。其实,这种雪地车和二战中德军常用的半履带式装甲车十分相像,只不过其履带更宽些罢了。

试验型的VW166雪地车,不用卸下车轮,而是在4个车轮的外边再另外加上4个宽宽的实心车轮,车轮宽50厘米,车轮轮缘上有12根很长的凸齿,既增加了地面附着力,又能降低地面单位压力,在冰雪地的行驶性能不错。但是,这4个附加车轮换来换去挺麻烦的,再加上它在雪地上行驶速度较低,最终未能大量生产。

“雷场巨兽”—巨型“劳马”S型扫雷车

二战后期,德国克虏伯公司研制出一种巨型扫雷器—“劳马”S型扫雷车。一看实物照片你就知道,这家伙足有两个人高,堪称庞然大物。其战斗全重高达130吨,车体前部的扫雷辊直径达2.7米,像巨型压路机一样可以压爆通路上的地雷;还装有犁刀式扫雷器,可以将地雷犁至车辆两边。由于这种扫雷大家伙太笨重,只造出了几辆,未能在战场上实际运用。二战结束后,美国佬缴获了一辆“劳马”S型扫雷车,不远万里运回美国,成为战车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

烧木炭的坦克

二战中后期,由于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切断海上运输线的影响,德军和日军都感受到了石油资源枯竭的巨大压力。为此,两个强盗国家都不约而同地研制能替代内燃机的动力装置,大张旗鼓地研制烧木炭、烧酒精的坦克和飞机的动力装置。德国人研制的烧木炭的坦克,便是其中的一种。

其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在坦克车体的尾部装上一个烧木炭或木材的大锅炉,靠产生的燃气推动发动机转动。文中图为德国装到Ⅱ型坦克上的大锅炉试验装置。很显然,这种锅炉-内燃机是一种不得已临时凑合的办法,平路上跑一跑还算可以,但不能爬坡和高速越野行驶

德国的地对空导弹

二战末期,德国的全境都遭受到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而迎击的德军战斗机数量已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于1944年至1945年初期间,率先研制出专门攻击盟军飞机的多种地对空导弹,包括“热风”、“飓风”、“暴风”等防空火箭,“瀑布”、“莱茵女儿”、“蝴蝶”等地空导弹。这些地空导弹是在V-2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以C2地空导弹为例,其尺寸只有V-2导弹的四分之一,改用安全性更高的燃料,战斗部装药为300千克,采用“控制杆”式无线制导方式。到1945年春天,德国共造出35枚地空导弹,但未能用于实战。不过,二战结束后,美国人把这些地空导弹运回美国本土“研究研究”,很快制成了希腊胜利女神“奈基”地空导弹。

战神中的“巨无霸”——德国“多拉”大炮

无论从火炮的口径、重量、体积、威力以及动用的人数上看,“多拉”大炮都堪称是“世界火炮之最”。“多拉”火炮于1941年底制成一门,1942年制成一门,总共制成两门。其战斗全重高达1 350吨,需要在铁轨上机动,属于铁道炮一类。其炮全长近43米,仅炮管就有32.48米长,参与火炮射击、指挥和机动的官兵高达1 420人!火炮的口径为800毫米。炮弹也是“大块头”,有7.8米长,光是榴弹的弹丸就有4.8吨重,内装200千克炸药,射程达47千米。动用“多拉”火炮,须经德军陆军参谋长哈德尔大将批准。1942年5月,德军在进攻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时,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历时半年多久攻不下,气急败坏的曼斯泰因大将调来了“多拉”大炮,准备血洗塞城。从6月7日开始,“多拉”大炮共向塞城的7个目标发射了48发炮弹,使塞城变成了一片废墟,连深藏地下的“白崖”弹药库也未能幸免。后来,“多拉”大炮又在进攻斯大林格勒、莫洛托夫城以及镇压波兰军民起义的战斗中动用过。

尽管“多拉”火炮威力巨大,“力大无穷”,但是,制造困难、笨重、机动性差、是它的致命弱点。

德国“卡尔”600自行迫击炮

德国人似乎对“超级大炮”情有独钟,除了一战时期的“巴黎大炮”和上面介绍的“多拉”大炮外,“卡尔”600自行迫击炮算得上是另一个“巨无霸”级的大炮,只不过“卡尔”600属于迫击炮/臼炮类型的、而且是履带式的、能自行的巨炮而已。

“卡尔”600自行迫击炮于1940年11月研制成功;到1941年8月,共制成了6辆。尽管600毫米迫击炮是个“短粗胖”,但它依然是个庞然大物,其战斗全重高达124吨,炮班的人数为19人,其中指挥官一人。火炮的口径为600毫米,身管长为8.44倍口径(5.064米)。由于火炮的口径巨大,其炮弹也是“大家伙”,混凝土贯穿弹的弹头就有2.511米长,重为2.17吨,内装270千克炸药,足以贯穿2.5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然后爆炸,威力十分巨大。不过,这种自行迫击炮车速度极慢,最大速度仅为6千米/小时,跟牛车差不多。作战时,还要有弹药输送车配合作战。

改进型的041项目的火炮口径改为540毫米,口径略有减小,但身管加长,射程也相应增大,还改进了弹药,其威力超过了“卡尔”600自行迫击炮。不过,它也只生产了几辆。

“伊”-400——潜艇和航母的“混血儿”

潜水航母,既是潜艇,又是航母,堪称是二者的“混血儿”。二战末期,小日本就想造这样一种奇特的兵器来攻击美国的“命门”——巴拿马运河。“伊”-400潜水航母就是为实现这一妄想而制造的。

“伊”-400潜水航母于1945年初建成,另有“伊”-401和“伊”-402,共3艘潜水航母,编成特种潜艇部队。“伊”-400的基准排水量为3 590吨,水下排水量为6 560吨,堪称是潜艇之最。设计艇员为213人,搭载“晴岚”攻击机3架,另有140毫米火炮、25毫米机关炮和鱼雷等多种武器。水上最大航速约20节,水中为7节,可持续航行120天30 000海里。“伊”-400潜水航母最绝的是,“晴岚”机为折叠式机翼,水中航行时要“化蝶为蛹”装到潜艇的机库里;到达攻击地点附近水域时,将飞机牵引出机库,展开机翼需4人45秒钟;飞机靠弹射装置发射;回收时,飞机要落到水面上,再用母舰上的吊车将飞机收回。

特种潜艇部队原本用于攻击巴拿马运河,由于日本战局迅速恶化,不得已只用来攻击加罗林群岛的美军舰队。结果,特种潜艇舰队还没等航行到攻击地点,日本便投降了,“伊”-400潜水航母等也成了美军的战利品,在美舰的押解下运回日本。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