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皇帝制曰和皇帝诏曰有什么区别?

2022-01-18 21:54:19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自朱元璋开始诏书,圣旨的格式大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开头。然而,圣旨却不止是“诏曰”,还有“制曰”和“敕曰”。三种形式适用于不同场合,具体说来如下:凡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需布告天下所有臣民时,圣旨

自朱元璋开始诏书,圣旨的格式大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开头。

诏书,皇帝制曰和皇帝诏曰有什么区别?

诏书,皇帝制曰和皇帝诏曰有什么区别?

然而,圣旨却不止是“诏曰”,还有“制曰”和“敕曰”。

三种形式适用于不同场合,具体说来如下:

凡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需布告天下所有臣民时,圣旨要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

而“制曰”的范围则小了很多,一般不会用于布告百姓,仅仅是在朝堂上,皇帝对官员表示嘉奖,施以恩惠时使用的,则用“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敕曰”,虽读音与“制曰”有点相似,但相比“制曰”则多了几分告诫警示之义,例如在官员升官时,皇帝劝其戒骄戒躁时,则用“敕曰”。

其实,皇帝的旨意大部分都是口谕,由宦官通禀,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一般不会上纸面的。

像影视剧里那种,赐个安胎药都“皇帝诏曰”的,只能暴露导演的文化水平和脑洞。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古代那么多圣旨,都哪儿去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诏书,皇帝制曰和皇帝诏曰有什么区别?

这词儿熟不?影视里经常会出现,这就是圣旨的抬头,历朝历代这两句基本成为标配。

诏书,皇帝制曰和皇帝诏曰有什么区别?

整个封建社会共历经400余位帝王,那圣旨虽说不像漫天雪花一般多,但指定少不了。圣旨是帝王传达命令的方式,不管大事小情。

诏书,皇帝制曰和皇帝诏曰有什么区别?

比如任命、革职、赏赐或是交办任务等,通常都会下一道圣旨。见圣旨犹如见帝王,都是要下跪磕头才能接旨的。

根据官员品级,制作圣旨的材料也是有严格规制的。就圣旨的轴柄而言,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它的面料多为上等蚕丝制作。图案多为祥云瑞鹤。颜色也多为品级而定,一般我们认为甚至都是黄绫的,其实不是。通常是白丝的,最为尊贵的同时会出现七种颜色。

圣旨一式两份。一份交由接旨人保管。一份由专门的机构存档。

按说接到圣旨那是官员的荣耀,应该顶礼膜拜,妥善保管。再加上机构的存档,应该保存完整,存世很多才对。

可是我们发现,博物馆现存的除了少量明清圣旨外,前朝历代的圣旨几乎不见踪迹。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圣旨的材质易损,多为丝锦,不好保存。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但不应该绝迹。毕竟纸质的字画都能保存下来。

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改朝换代的时候,皇宫会被清理。新皇帝上位,钱潮的档案书卷对他来说就是废纸一堆,肯定会被焚烧殆尽。

那么民间也是一样,保留前朝皇帝的圣旨是要被杀头的。不管是谁当皇帝,他都希望自己是天下唯一正主。前朝圣旨是个很敏感的东西,留有它就说明你丝丝念念与前朝。皇帝为了政权稳定,是不允许任何影响稳定的因素存在的。

所以迫于生存,大量的圣旨都被销毁了。就算有一些被私藏了下来,也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后来被毁。

战乱时期,房倒屋塌,战火焚毁。逃难时,保命最要紧,金银细软最实用。能顾及到保存这些圣旨吗?

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也就凤毛麟角了。有些官员死后把象征着荣耀的圣旨作为陪葬品也一并葬入墓中。

还有为数不多的被私人收藏。他们认为圣旨带有龙气,为了沾这龙气,他们肯定也不会轻易拿出来亮相了。(在此多说一句,像圣旨这样的物件上交国家,作为文物和文化研究是有重要作用的,且能妥善保存。其留在个人手中,不好保存,且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都知道蚕丝这种材质,本身易损,要有专业技术才能保存好。希望流于民间的凤毛麟角的圣旨能重见天日。否则我们真的再也没有眼缘能见到前朝历代的这些圣旨了。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